2020年城区绿化达47%
在规划当中,记者看到,即墨市提出的近期目标,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城乡开展大规模植树绿化活动,有效修复城乡生态,确保2014年底全市各项创建工作达标,营造和保护好“山清水绿、碧海蓝天”的宜居生态环境。而远期目标则是在2020年,森林覆盖率由33%达到35%;城区绿化覆盖率由43.9% 达到47%;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4.2%达到16%;城区街道树冠覆盖率由22%提高到30%;城区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率由55%到75%;村庄林木绿化率由30%到40%;水岸林木绿化率由75%到85%;道路林木绿化率由80%提高至90%;乡土树种使用率由65%到85%。
建成三大生态养护区
按照规划 ,即墨市将构筑“一城为核,两带作屏,三区为本,多点镶嵌,绿廊环绕,林城共荣”的具有即墨特色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
一城为核:即通过平面拓展绿化空间与立体提高绿化品质相结合,优化建成区的绿地系统,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两带作屏:即以蓝色国家海防林体系为依托,建设蓝色硅谷核心区生态防护带和以青岛市大沽河综合治理为依托,建设大沽河流域生态治理带。
三区为本:即建设东部生态养护区、中部生态防护区、西部生态发展区。东部生态养护区建设重点为生态公益林建设,以加强水土流失为重点,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现有片林、林带,通过封山育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裸露山体治理等措施,增加森林植被。中部生态防护区以城区绿地系统建设及环城防护林建设为重点,加强道路、河流两侧的林带建设,提升景观质量;按照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运用人文与森林景观相结合的手法,打造拥有青山、碧水、蓝天、绿地的生态宜居城市。西部生态发展区加快经济林、用材林建设,调整林地、林种结构,形成即墨市特色的绿色产业基地。搞好大沽河、桃源河等河流的护岸林保护;利用现有的沟、渠、路营造防护林,重点加强对水库、河道、低山丘陵及周边地区生态保护及修复。
多点镶嵌:即建设一批森林公园、现代林业示范园、生态园、苗木生产基地等,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
绿廊环绕:即建设以青威高速、青龙高速、滨海公路、青烟威轻轨等主干道路绿化的道路绿廊和以墨水河、流浩河、大任河及王圈 、宋化泉等重要水系绿化为主的水系绿廊。
新建63公里绿色长廊
滨海公路和疏港公路绿化工程是即墨市2012年重点绿化工程。计划投资2.6亿元,其中滨海公路全长50公里,规划对两侧适宜绿化路段全部高标准绿化,每侧新建林带宽度为20~30米,主要节点加宽到30~50米不等。疏港公路绿化工程,全长13公里,每侧新建宽15米的景观绿化带,以栽植高大乔木为主,栽植雪松为背景树,片状栽植大叶女贞、黄山栾、黑松等乔木。
设计定位以建设生态森林为目标,以栽植高大乔木为主,适当增加不同花期的苗木,形成大流线、大色块、大写意、气势恢宏的滨海迎宾大道。对滨海公路按照“两段八点两类型”式的景观结构设计 ,即对位于蓝色硅谷核心区的鳌山卫、温泉两镇按照城市景观设计,以高大的雪松、黑松形成密实的背景林,中间组团或片植朴树、白蜡、青桐等高大乔木,前景以紫叶李、榆叶梅、木槿等为主,其间点缀大规格的樱花,并配置部分地被植物;其余路段及疏港路以大规格乔木大尺度成片栽植为主景,充分发挥林带的生态效益。目前,绿化建设已全面展开,计划于11底前全面完工。
大沽河打造万亩林场
即墨市大沽河林场位于大沽河即墨段东岸,涉及刘家庄、移风店、七级三镇,共38个村,全长 36.9公里,现有树种有刺槐、毛白杨、速生杨、麻栎等20余个,以速生杨、刺槐等为主。规划林场总面积16000亩,原有林地面积约6800亩,需新造和补植面积9200亩。
大沽河林场规划以增加森林资源、增强生态功能为目的,充分发挥林场在森林资源培育和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为青岛市建设森林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大沽河林场以公益性森林公园和速生丰产林建设为主,并培育数个以采摘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初步规划三年完成。按照规划布局,计划投资1.1亿元,建设1.6万亩万亩林场,三年造林9200亩,其中2012年3000亩,2013年1400亩,2014年4800亩。栽植水生植物、水杉、柳树、枫杨、速生杨、刺槐、苹果以及部分园林绿化树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