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乾羽 “内部待议稿上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我至今也没有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其中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几位参与乳品标准制订的专家的感慨,让人们对国标是否遭到企业的绑架产生疑问。
相对于其他群体和组织,乳品企业最懂得乳品的生产过程,也最明白乳品生产标准的影响,将乳品的国家标准交给他们起草似乎名正言顺。但是,谁能保证这些乳品企业在起草国标时,能够完全抛开自身的利益、客观地站在公共的立场上发言?如果不能,乳品企业具备的优势就会对公众不利。
消费者当然希望标准越高越好,但是标准的提高必然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因此 ,在国标的讨论和制订中,还是应该让乳品企业表达自己的诉求,以防止标准的提高成为没有现实基础的空想、造成行业的整体困境。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乳品企业参与国标的制订,而是在重视乳品企业利益的同时,不能忘记公众的利益,这就需要在国标的制订过程中保证话语、利益的平等和对称,保证各方的意见有一个充分表达和博弈的过程。因此 ,组织国标制订的部门要提供公共讨论的平台,让各方的观念和意见都得到表达,尤其是让隐匿和分散的公众意见得到表达,并使讨论的过程直接呈现在公众面前。
其实,不仅是乳品国标存在企业绑架标准之嫌,其他的一些食品安全标准同样如此 。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国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低,而降低的直接受益者就是企业。面对国标“逆水行舟”,人们当然会有所疑问,而这些疑问并不是强调新的标准合理就可以解决的。因此 ,国标的制订必须有一个博弈的过程,只有充分博弈才会达成真正的共识。
九州体育辣蛤蜊评论(
/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孟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