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名村民用最隆重的礼节祭拜牛作涛。
家人被村民簇拥着向老宅走去。
村民们向牛作涛的骨灰盒鞠躬。
大爱撼羊城,英魂归故里。11月4日14时40分,从广州开往济南的T180次列车停靠在河南商丘火车站。“兄弟,我们来接你回家了。”近百名单县的父老乡亲拿着横幅拥向车厢出口,迎接车上的一位特殊乘客。经过17个小时的颠簸,牛作涛的骨灰终于回到亲友身旁。而在单县莱河镇牛庄村村口,没能去接站的上千名乡亲也自发集结到一起,等候英雄的归来。11月5日上午,牛作涛骨灰安葬仪式将在湖西革命烈士陵园举行。
寒风中乡亲打着横幅接站 11月4日14时许,河南商丘火车南站,气温骤降到12度。“沉痛哀悼救人英雄牛作涛”、“兄弟接烈士牛作涛回家”、“英雄魂归故里”,近百名单县的父老乡亲拿着横幅,在寒风中静静地等待着T180次列车到站。“按辈分他得叫我老爷爷,谁能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啊?”年逾六旬的牛玉林当天中午听说了接站的消息,扔下手里的烧饼就往镇上走。
40分钟后,列车徐徐进站。“到啦!终于到啦!”乡亲们纷纷拥向车厢门口。为牛作涛跳江救人的事迹所感动,列车长特意为他的家属提供了一个包厢。车门开启,5岁的牛翰文被列车员抱着走出车厢,她的手里还紧紧抓着父亲牛作涛的遗像。以往每年小翰文都会随父亲牛作涛来单县老家,陪奶奶过年,可这一次回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隆重。
小翰文的妈妈陈平艳抱着骨灰盒紧随其后。“作涛,咱们回家了。”陈平艳带着哭腔一遍遍重复着这句话。看着熟悉的乡亲们赶来接站,牛作涛的弟弟牛作东双眼通红,扔下手中的行李就和一位本家兄弟抱头痛哭。单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占华代表县委县政府 ,将一束鲜花送到牛作东手里,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安慰说,“作涛是单县的骄傲,你们也要节哀,多保重。咱们回家。”
为了让英雄回家的路更顺畅,当地政府专门安排了一辆警车在车队前面开道。这也是家乡人民给救人英雄的高级礼遇。
岳母拖着病体送女婿回家 在车上,陈平艳紧紧抱着丈夫的骨灰盒,女儿搂着爸爸的遗像,车厢里满是啜泣的声音。也许是舟车劳顿,上车后不久小翰文就睡着了,小头歪在座位上,手里还紧攥着爸爸的遗像。此时,牛作涛54岁的岳母忍不住嚎啕大哭。“他心眼好 ,是个好娃子 ,哪晓得会这样?”老人说,得知牛作涛跳江救人牺牲的消息后,她的身体一下子崩溃了,当时只能让儿子陪着女儿到广州处理女婿的后事。等到身体好转,上周日她挣扎着到广州送了女婿最后一程。
这是老人第一次来山东单县。“作涛每年都会跟我说,让我到山东老家看看,我每次都说等不晕车了就去看看他母亲。现在我终于来了,可是竟是以这种方式。”老人边流泪,边向记者列举牛作涛孝顺的种种细节 ,“一年去一次,每次都留下几千块钱,就怕我们老两口累着。去了端茶倒水还做饭,特别勤快。虽然是女婿,但跟亲儿子一个样。”
“他走了,我再也见不到他了。但我一定要把他送回家,看看他从小生活的地方,看看作涛的家人,这也算了了我一个心愿。”一路上,老人低声倾诉着女婿去世带给她的伤心。“不哭了,不然更让平艳伤心。”听到别人的安慰,她的声音一度哽咽,默默将头转向窗外,等转过头来,她已满脸泪痕。
“作涛给咱争脸了,咱拜一拜 !” 15时40分,车子驶进牛庄村。亲人们将带着英雄的骨灰回到老房子里“看最后一眼”。通往牛作涛家那座老土屋的道路,被上千村民密密麻麻挤得水泄不通。陈平艳抱着骨灰盒、小翰文手持遗像下车,被人群簇拥向家门口走去。很多乡亲抑制不住沉痛的心情,哭泣起来。
一步一挪地走到牛作涛家的那口老宅,村里人已准备好了祭台与香火,按照村子里的风俗,祭拜牛作涛。
“老少爷们儿,作涛给咱争脸了,都站齐喽,咱们拜一拜。”村支书牛月长大声地向乡亲们“发号施令”。为迎接作涛,当天上午,乡亲们去县城买来了花圈,请镇中学的老师写好悼词,准备了简短的悼念仪式。这是小村落里最隆重的礼节 ,从上世纪70年代为村里一位老人举行过类似悼念活动以来,这是第二次。
“小涛是我们看着的长大的孩子,是个秉性耿直爱憎分明的人,就是这样一个叫人心疼的人,在他人生最灿烂的时候断然离去,离开了我们全村父老乡亲,此时此刻,哀痛是我们最自然的表达。天堂路上,你一定走好!”村民牛光合几乎用了最大的劲儿,念完了悼词。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村子的男村民面向骨灰盒,齐刷刷地弯下腰去。
仪式完毕,牛作涛的骨灰盒被送至单县公墓暂时寄存。夜幕降临,牛庄村的父老乡亲在村口默默地摆好了蜡烛,缅怀牛作涛。乡亲们说,这是他们从电视上学来的,希望能够“照亮英雄去往天堂的路”。
本版文/图 记者 朱艳丽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修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