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成“老不信”未尝不是好事

2011-09-09 10:10   来源: 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九州体育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晏扬  

    政府表态,不信;专家解释,不信;媒体报道,还是不信。目前,社会公信力下降导致的信任危机 ,以政府、专家及媒体最为严重,这些曾经的“权威声音”如今让许多民众将信将疑,在一系列热点事件中,老百姓成了“老不信”。(9月8日《人民日报》)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不信任,老百姓成“老不信”的根源在于一些政府部门、专家、媒体“做得不够好”,让人们没法相信,不得不疑虑满腹。实际上,除了政府部门、专家和媒体,当今中国恐怕很难找到哪个行业、职业、群体为全社会所充分信任,商家 、医生、教师、慈善组织、行业协会,无不处于信任危机的漩涡之中。

  信任危机的危害无处不在:它会导致政令不通,政策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它会抬高经济交往成本,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它会让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感,进而缺乏安全感、责任感、道德感,社会道德底线一步步失守。当社会到处弥漫着不信任情绪,无论是不信任他人还是不被他人信任,每个人都难以独善其身,并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但换个角度看,老百姓成了“老不信”并不全是坏事,在某种意义上甚至不失为一件好事。在老百姓还是“老相信”的年代,政府部门说什么就是什么,不管说得是对是错、是真是假,老百姓从不去怀疑也不敢怀疑。在那个年代,专家就是“真理”的化身、“权威”的代名词,教师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医生就是“白衣天使”,慈善组织都是由一群道德高尚者管理的……可现在我们发现,政府部门也会犯错、撒谎,专家的脑袋有时由屁股决定,教师中也有灵魂“出轨”的,医生中也有索要红包的……于是我们猛然醒悟,以前的“老相信”原来是一种盲信、愚信。这种建立在无知、盲目和被愚弄基础上的信任,我们宁可不要,也坚决不要!

  我们需要信任,但我们要的是建立在真实、公开基础上的信任,讨厌那种建立在“愚民”、“神化”基础上的所谓公信力。在这个意义上,老百姓成了“老不信”,何尝不是体现了可贵的怀疑精神、求真精神,何尝不是一种现代公民意识的觉醒?而眼下的信任危机,正是打破了盲信、愚信所必然出现的结果。一个盲信、愚信的“旧世界”已被砸碎,而一个“新世界”尚未建立,社会一时无所适从,人们忧心忡忡,但这是我们必须经历的“阵痛”,不把那个“旧世界”打碎,就永远不可能迎来“新世界”的诞生。

  所以,眼下的信任危机虽然令人担忧,但我并不认为这比以前的情况更糟糕,我们忧虑的不应该是一个“旧世界”被打碎,而是怎样去建立一个以真实、公开为基础的诚信“新世界”。在这方面,人们已经达成共识:需要政府带头作出表率,需要以民主、法治为依托,需要以尊重民众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参与权为准绳,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九州体育辣蛤蜊评论(/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孟祥龙]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老百姓 老不信 晏扬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九州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