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标准背后是“为人民币服务”

2011-04-22 10:43   来源: 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九州体育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毛建国  

    一边是国外认为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是有关部门回应未超国家标准,新近发生的“雀巢婴幼儿米粉事件”,再次引发消费者对食品的海内外“双重”标准的困惑。类似食品标准“内外有别”的现象并不少见,多年数据显示中国出口食品比内销食品合格率高,暴露出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严重滞后的尴尬。(4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如今,大多数产品都已经实现了市场的全球化,很难理解,同一个市场为什么会有两个标准存在?按照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的说法,“标准之争就是利益之争”,标准低一点,就有大量企业被放进去,而标准一高,一些生产能力落后的企业就会被淘汰出局,“我们的某些标准恰恰是迁就了一些落后企业,质量不高”。邱宝昌给我们提供了观察问题的一个新视角。

  这种利益博弈,有时候甚至被贴上保护民族产品的标签。也因为如此,“双重标准”很多时候显得理直气壮。把保护民族产品,与保障民众健康对立起来,这是一种莫大的悲哀。食品标准“内外有别”久矣,而那些落后企业跟着落后亦久矣,直至他们把落后当成了习惯,原本是让他们“喘息”一口气,结果却发展成了“哮喘”,上气不接下气。

  “双重标准”的吊诡,还不止于此。当我们感慨一些洋品牌出口中国的食品,实行双重标准时,却不知国内一些厂家,对待中外市场同样执行两种标准。在国内,产品质量频出;可一旦出口,质量立马提高,合格率几近百分百,“出口转内销”大受欢迎。到底是技术问题,还是认识问题?到底是能力问题,还是品格问题?

  标准的出台是有严格程序的,是经过相关部门严格把关的。所以很难说清是厂商绑架了主管部门,还是主管部门主动贴上了厂商的屁股。资本“为人民币服务”可以理解,但是某些主管部门为什么要帮着资本逐利,难道它们也是在“为人民币服务”?

  同一个市场只应有一个标准,这是基本常识。想不到,基本常识还需一再强调。而这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难道不存在一定联系吗?

  

九州体育辣蛤蜊评论(/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孟祥龙]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九州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