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力量在凝聚
—写在2011年市两会闭幕之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伴随着淅淅沥沥的春雨,2月26日下午,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至此,2011年市两会圆满落下了帷幕。刚刚过去的一周,是代表委员认真履职,积极建言献策的一周;也是总结辉煌“十一五”,谋划美好“十二五”的一周。市两会期间,民声在这里汇集,民主在这里发扬,智慧在这里交融,力量也在这里凝聚。接下来,就让我们在嘹亮的号角声中,满怀信心地搭上开往春天的地铁,朝着那美好的目标,前进吧。
民声在这里汇集
市两会开幕前夕,本报开通两会“民生热线”后,数百位市民以拨打电话,发送电子邮件以及织“围脖”的方式,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今年73岁、家住天山小区的李淑华打来电话说,她患有半身不遂,但女儿在本市一家三甲医院上班,非常忙,经常只有下班后才能回来看看。她建议,应该立法让单位给上班一族放探亲假。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的刘晓雨发来电子邮件说,现在交通拥堵越来越厉害了,希望有关部门多研究对策;青岛微博博友“叹离乡”说,随着青岛的发展,土地征用等很多事情涉及到农民利益,应多征求农民意见。
也正是带着800万市民的重托,1000多位代表和委员提交的建议和提案中,透露着浓浓的民生气息。市人大代表于秦峰建议,应该加重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处罚力度,坚决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市政协委员林夕宝则以提案的形式细数了当前学校周边“小饭桌”的“四宗罪”,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管……
民主在这里发扬
“代表和委员们能积极建言献策吗,敢给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院’报告挑刺儿吗?”这是一些市民的疑问。其实,答案是肯定的。
来看2月25日下午,在崂山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的一个镜头吧:会场内,各位人大代表一一发言,轮到刘少平代表时,他开门见山地说:“我给检察院提点儿意见吧。”随后,他结合去年人大立法的地方性法规《青岛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立法的初衷是好的,有利于遏制和查处职务犯罪,但从现实来看,一些问题并不是因为没有法律监管,而往往是法律得不到有效执行。所以他建议,检察院应该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使这部法律得到有效施行。
在市政协委员讨论现场,类似一幕幕也经常出现。正是在这样自由的氛围中,民主得到了发扬。
智慧在这里交融
2月26日上午,市人大代表、青岛瑞源集团董事长于瑞升在谈到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时说,“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到要建设西海岸经济区,这离不开强有力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支撑,“等海底隧道通了之后,市区的公交车可以通到黄岛来了,这是好事,但要构建环湾型城市格局的话,一条海底隧道太少了,真正要促进两地交流融合,还要建第二条,第三条海底隧道。”此外,于瑞升还为即将开通的海底公交的票价提了一点建议,“我认为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调研,多听听市民的声音,把票价定得合理些,千万别搞成盈利工程。”
市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聚集在一起,使得思想得到了交流,智慧得到了交融。市政协委员、民进青岛市委副主委赵高潮,针对备受关注的旱情,提出了自己的解决之策:成立“水务局”,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快推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提高供水淡水能力等……
力量在这里凝聚
“下雨了?好啊。赶紧布置种树的事,下午就开会布置。”2月26日中午,在府新大厦的电梯轿厢内,市人大代表、胶州市委书记祝华接到电话,听说胶州迎来了能缓解旱情的及时雨后,高兴地赶紧部署起了最新工作。
市人大代表、李沧区委书记傅明先说,会议期间,李群书记到我们团里参加了审议,用大篇幅讲了建设幸福宜居城市的概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人为本”,把人放在第一位,让市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次大会让我们的信心更足了,回去以后,我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把李沧打造成幸福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
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嘹亮号角已经吹响。踏上“十二五”的新征程,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也满怀奋斗激情。希望借助市两会凝聚起来的强大力量,我们向着崭新的目标出发,去踩出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也希望伴随市两会带来的春风,我们乘上开往春天的地铁,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图景。
本报记者李志波 高亮 李晓哲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