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给用工荒破题:让打工者在青岛有个家

2011-02-24 23:44   来源: 九州体育-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九州体育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破题

委员代表建言用工荒

第一步:涨工资

“年前加薪三五百,年后全员到岗”

    市政协委员、海隆达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可平告诉记者,他的公司有200多个职工,不少是外来务工人员,“年前我给每个人加薪,他们的月工资增加了300元到500元不等,等到年后上班的时候,这200多人全都回来了”,王可平说,工资待遇是第一标准,再加上人性化管理,才能留住人。

    王可评说,“在山东部分地区,近九成的企业出现了招工困难,光青岛1021家企业用工缺口达到2.3万人,其中多数分布在操作类工种”,缺工工种的工资相对偏低,当地的消费水平与工资不成比例,“企业要想解决这种现象首先要正确处理好自己和农民工的关系”,王可平提出,企业要把农民工当作城市人来对待,真正让农民工体面劳动、愉快生活。

第二步:住进保障房

“向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住房,留住人和心”

    “外来务工人员为青岛奉献了很多 ,是重要的建设者”,市人大代表马鸿冰说,解决用工荒其实重要的是留住人,“给他们一个留下的理由,外来务工人员最大的压力应该是来源于住房,让他们安心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他们有归属感”,马鸿冰说,留人关键是留心,因此,他在这次人代会上专门提出《关于应给新市民集中区域建廉租房、公寓等保障房的建议》,马鸿冰说,很多外来务工者没住处,每当过年过节,他们还要走进拥挤的车厢和汽车。

    记者从政协会议上得知,市政协委员张健也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在青岛的生存状态,并提出,目前青岛为引进高科技人才制定了住房、福利等相关政策,但绝大部分普通新市民人群的居住问题是他们留在青岛的最大的难题,他们也是青岛重要的建设者,但是他们许多人没有固定住处,“建议为他们建一些公寓和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让他们能安心工作,更好地为青岛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同时也享受到青岛发展的成果,加强青岛的社会和谐”。

第三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要让劳动者有幸福感、归属感和尊严”

    市人大代表刘赞松表示,对于用工荒的问题他最有感触的是,现在他明显感觉到,城乡两个层面的劳动力,已经有了明显往一块转的趋势,“如果还要硬性地将城乡劳动力这两个层面划上非常明显的界限,肯定难以为继”,刘赞松说,要一视同仁,对劳动者加以关怀,为他们提供除了生存之外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和满足,让他们有幸福感、归属感,有尊严。

    刘赞松说,现在再让一个小伙子在城里干一年活,过年回家跟老婆团聚一次,“这种时代已经过去了,他所需要的除衣食住行之外,其他精神的、人文的关怀也得有,这些都有了,他就把这里当家了,孩子可以在这里上学,老婆可以在这里就业,政府提供经适房或廉租房住着,如果解决到这种程度了,城乡二元结构一下子就合成一块了”。记者 郝春梅

◎打工者心声

我想有个家

    “在青岛打工太辛苦”,来青岛打工已经六七年的刘海告诉记者,他跟父母、妻子和孩子合租了一个小套二,“一个月光房租就要800块钱,还是在沧口这边”,刘海表示 ,青岛的软件 、硬件都很好,但就是像他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压力太大,“孩子上幼儿园要花钱,最便宜的也要五六百,我们一家人吃饭要花钱,我和媳妇的工资都不到2000块钱,养活这一家子很不不容易”。

    刘海提出,自己已经为青岛奉献这么多年了,可是一直也没有享受到任何政策,“像廉租房,要是我们这些人也能申请多好啊”,刘海表示 ,他的一些撑不住的老乡已经选择回临沂老家了,“有时候孩子老人长点小病,交房租的钱就很紧张,这样的生活很容易断弦,没有安全感”,刘海表示,打工这么多年了,还是一个打工仔,“还是这个城市的边缘人,漂泊者啊”。

(来源:九州体育-城市信报) [编辑: 宋涛]

相关专题:2011青岛两会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用工荒 两会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九州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