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酷,最为新兴的一项极限运动,2006年才来到中国,2007年9月来到岛城。面对跑酷者“有路不走,不走正路,不好好走路”的挑战极限的“飞檐走壁 ”的行走方式,有人摇头 ,有人嘲讽,“每次训练都被围观 ,就跟看耍猴似的。”青岛羽翼社的队长孙兵兵说。但自2008年夏天到2009年国庆节期间,这项新兴的极限运动,三次被《半岛都市报》大篇幅地报道后,理解、知晓这项运动的人多了,尝试和参与其中的人也多了。
曾经跑酷爬墙被当小偷
“三次上报我都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是2008年7月,第二次是2008年10月,第三次是2009年10月。经过这三次报道,让跑酷这项鲜为人知的运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所接受,并迎来了无数慕名前来的人。”孙兵兵告诉记者。
据孙兵兵讲,2007年他们刚开始做这项极限运动的时候,常常招来围观的人,且因为不了解闹出了不少笑话。“最搞笑的一次是,我们在一个废旧工厂里表演爬墙的时候,一个队员竟然被误认为是要攀墙入室的小偷,被抓进了派出所。后来费了很多口舌解释,队员才被‘无罪释放’。”孙兵兵笑着说,“还有一次,我在第一海水浴场玩,好像也是练习爬墙。一个路过的大姨就很热心地提醒我,‘孩子,你这么玩,把鞋全磨坏了,回家你妈不说你?”
现如今花甲大爷都知道
不过,被报纸“曝光”后,事情有了显著变化。“记得最深刻的就是一次玩回来的路上听到的几个大爷的对话。”孙兵兵说,“那次是去北岭山玩的,玩完了,准备下山的路上我们或爬或跳或攀地边走边玩。当时旁边有几个乘凉的大爷,一个大爷说这些孩子真皮不好好走路,另一个头发花白的大爷就说人家是专门玩这个的,报纸上都说了。”孙兵兵告诉记者,他还有个16岁的队员,特别喜欢这项运动,但家长一方面担心耽误学业,另一方面担心安全问题,就不同意。但这孩子很坚持,而且每次练习都来,后来家长也就慢慢接受了。“而且后来可能对我比较信任了吧,孩子别的方面有什么问题,也经常找我。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一段时间感觉我的电话都快成热线了。”孙兵兵说,“让我感觉到了跑酷影响力的增强。”
小伙辗转找“组织”体验
孙兵兵说上了报纸当了名人后,有许多对此感兴趣的人会慕名前来。“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伙子,看了报纸的报道后,觉得稀奇好玩,结果大海捞针也找不到我们,于是就打电话给报社,然后找到了那个报道过我的记者,跟人家要了我的电话后就迫不及待地给我打电话,问我他能不能来参加、学习,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训练等等,”孙兵兵说,“不过遗憾的是,这个人后来由于工作忙,也或者是因为好奇心过去了,来参加了几次练习就放弃了。”孙兵兵说,2007年他身边只有5个人参加跑酷 ,2008年本报报道后,至今有320人与他体验过跑酷,现在留下来经常参加的有20多人。
孙兵兵告诉记者,虽然队员周一到周五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但一到周末就会集合起来练习体能或者动作。而且现在正是放暑假的时候,学生们几乎每天都会练习、表演。
文/记者 文鸿飞
图/记者 陆金星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