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中海萍说过:“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连串数字蹦出:房贷6000,吃穿用2500,人情往来600,交通费580,物业管理费340,手机电话费250,还有煤气水电费200……也就是说 ,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400,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所以“蜗居”在这个城市的人,对生活总有一种别人读不懂的感触。
期房房奴的租房生活
出场人物:陈虹(化名),一位已婚的女性房奴,正在为生活努力工作着。
陈虹与老公是大学同学。在离家较近的城市中,他们选择青岛这个相对有竞争力的城市承载未来生活。随着两人关系渐渐明朗,收入水平慢慢提升,去年9月陈虹与老公在四方区买了一套房子并结了婚。房子尚在建设中,今年年底就回交付,买房子时首付是两个人积攒下来的11万元,房子有79平方米,每个月两人的月供是1880元。在采访时,陈虹与老公仍住在租来的房子里,但是即使还在租房住,只要在这座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心里就能踏实很多。
陈虹告诉记者,7月19日,一网名为“赵钱孙李”的网友在青岛本地论坛上贴出了一张自家日常开销单,在短短的两天内,帖子浏览量已经过万。这位网友详细列了房贷、三餐、交通、生活起居各种费用及交际费用等,合计每月的必要支出为4350元。在帖子的评论区,部分网友认为“赵钱孙李”的开销单比较属实,能够大体反映出岛城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水平;另一部分网友认为其收入不低,远远超过自己目前消费水平。
她说,目前自己与老公的月收入加起来每月有7000元左右,对于上述网友的开销单,她认为非常贴近自己的生活:“我们每月开销在4000元到5000元,这其中包含了房贷和生活必要消费。如果这个月有同事结婚等大事,支出还要高于这个数字。剩下的钱必须攒起来作为装修基金。”但从收入上来看7000元的家庭收入在这个城市中可以归类为中上水平收入群体,但是对于陈虹和老公来说,7000元仅能简单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就我们目前来说,根本不敢乱花钱,也从不攀比,只买生活必需品。如果哪天失业了,我们可得喝西北风了。”
由青岛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青岛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等各项税费后的余额)为22368元。若将这一数据折合成月收入,则2009年青岛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64元/月 。陈虹的收入远远高于青岛居民的人均收入,但仍然感觉“压力很大”。
工资追不上物价的上涨
“结婚之前租房子住,总是盼着能够早点买房结婚,觉得只有买了房子才算是在这座城市立足了。”如今陈虹与老公如愿以偿了,但是买了房、结了婚之后发现,生活质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大不如前,“现在我们家月入7000元看似不错,实际上一点都不多,我们根本不敢乱花钱。房子交付之后的装修费,添置家具家电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对于陈虹来说,在这座城市即使月入一万元也不为多,甚至感觉越来越不好过,因为工资的涨幅远远赶不上房价、物价的涨幅。“我们只能保证吃饱穿暖而已,每月攒下的一点钱还要为日后的装修以及孩子打算。什么旅行啊、出游啊,这些看似平常的家庭娱乐项目,我们根本没有想法。”
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里有多少像陈虹一样的人,辛辛苦苦攒够首付买上了房子,从无到有地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家园,却是另一段辛苦生活的开始,每月面对一大串房贷支出和高涨的物价成本,意识到城市中的自己也不过过着每日三餐的简单生活。外面世界的灯红酒绿与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生活中除了努力工作赚钱还贷,就是两人“蜗居”在“贷”来的房子里吃饭睡觉,偶尔周末约上几个朋友到海边散心。
他们只是背着重重的壳被城市快节奏的浪涛推着向前的房奴们。
未来10年,赚钱还贷
对于陈虹来说,下一个努力的目标是装修好房子,再生个孩子,“但是这个需要时间,目前情况来看,两年以后才有可能考虑孩子。”而对于未来10年的生活,她与老公唯一的打算就是,争取尽早还完房贷:“十年之内我们都还年轻,孩子也还小,我与老公两人赚的钱基本用于还房贷。等到10年15年之后,我们就要攒钱给孩子读书,给父母养老。”
虽然生活的压力无处不在,但她还是觉得拥有了房子以后,心里有了一份依靠,尽管房子尚未交付使用。她觉得这种依靠是她的幸福来源,她每天可以回到出租的屋子里跟老公一起商量以后房子怎么装修,哪间屋子是两个人的卧室,哪间屋子留给宝宝。
陈虹的房子在今年年底交付,她说,每当一天过去 ,她就会在心中默念:离我的家又近了一步。陈虹说,买房之前和买房之后,她的内心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买房之前她总觉得自己像一片树叶,不知道会在某天掉落在这个城市的哪个角落 。买了房子之后,虽然成为房奴有些辛苦,但是这种甜蜜的忧愁,她还是很乐意接受的。
本专题撰文/本报见习记者 王晓美子(署名除外)
■相关链接
“蜗居流动屋”只两平方米
2010年5月1日,在合肥人居展上,一件“mimi墅”作品引人注目,这个只有两平方米的“mimi墅”,可组合成卡式写字台会客室 ,还装有炊具可解决就餐问题。设计者为一名低碳爱好者,他介绍该“mimi墅”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家”。宗合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