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欺诈
成长路上也曾“失手”
常在河边走,难免会湿鞋。骗子招数不断创新,丁海燕也曾“中招”过。
几年前,有人拿两颗“裸钻”来典当,用钻石热导仪和放大镜检测都很正常,丁海燕就收当了,当金五千元。过了不到半个月,同一位客户又拿来两颗“裸钻”,这引起了丁海燕的疑心。稳住客户后,周海燕将这颗钻石拿到质检所的鉴定中心,用专业仪器一检测,果然不是钻石,而是碳化硅。“碳化硅是人造钻石的原材料,目前国家不允许流通,但青岛有家企业生产人造钻石出口欧美,可能是这家企业的工作人员偷出来的。”丁海燕说,碳化硅价位极低,一颗也就一百多元,跟钻石价格有天壤之别。
“一件物品能不能去典当行换钱,得看它是否有经济价值,而不是社会价值。”丁海燕说,经济价值也必须是法律允许的,有些文物受国家流通限制,不能典当。
■职业病
总是不自觉地瞄人手表
丁海燕说,典当师干时间久了,也会染上一些“职业病”,就像医生眼里全是病人,警察眼里人人都疑似小偷一样,典当师看到什么东西,也会首先“心算”下这件物品的典当价值。“我碰到戴着名表,拎着名包的市民,总不自觉地多瞄两眼,偷偷判断这些侈奢品的价值,为此有几次差点被人当成小偷。”
“现在的典当和过去完全不同。过去是实在过不下去时才去当铺,当顿饭钱,当品很难再赎回来,越当越穷。现在人们来典当,主要是为了周转资金。”丁海燕说,短期周转资金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上资金周转不开,家里有人生病住院,孩子开学要交学费等,都会有人来当物。只要证件拿全了,当场就能拿到钱。
丁海燕说,去年有一位市民的父亲病了,想典当自己的汽车换点钱给父亲治病,可经过调查发现,客户的这辆车手续不全,没法典当,正在着急的时候,她瞅着客户手上戴的一块表好像是名牌,就跟客户建议将手表典当,客户一听如获救命稻草,很快拿到了钱应急。
丁海燕说,今年年初,趁着原材料价位较低,岛城有位小企业主一次进了一大批原料,但进货后资金却周转不过来了,由于银行贷款不好办理,这位企业主只好找到丁海燕。丁海燕建议其用生产材料典当,换取周转资金,客户听从了建议,赢得了1个月的宝贵时间,最终顺利盈利。文/记者 肖良华 图/本报记者 陆金星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