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一体化相互交流出成果 年逾40岁的陈敏,本是青岛一家外贸公司的职员,但她却在潍坊高密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她创办的高密真又美制衣公司一年的销售收入过亿元。9月25日,面对青岛新闻媒体的集体采访,她谈起成功的经验:是青岛丰富的市场信息、资本优势加上高密的土地、劳动力等优势,成就了她的成功故事。
陈敏的成功,是青潍一体化发展中,人才实现双赢一个小小的缩影例证。目前,青岛潍坊一体化发展正走向深入,两市在经贸往来、劳动就业、旅游开发、九州体育文化及建立统一市场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成果。在创新体系一体化方面,两市人力资源交流与科技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潍坊4所高校、11所中职学校与青岛3所高校和31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半工半读、顶岗实习、订单九州体育等校企合作,为青岛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资源。科技创新机构联合共建、联合研发和成果申报、高新技术产业合作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仅三年时间,两市之间还共同举办了“潍坊市冬季大中专毕业生供需双选招聘会”,开通了“半岛人才网”和“就业信息网”等。潍坊的海化集团、山东海王等潍坊企业与青岛的山东海洋工程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华晨生物公司与中国水产研究院黄海研究所联合建立实验室。
记者手记 3年看“青潍一体化” 2007年,动车组刚开通不久,我就坐上了青岛四方站开往潍坊的“和谐号”,采访了第一次(青岛)潍坊周。55分钟,青岛转眼到潍坊,这是当年的感觉。两年多时间过去了,我们再次来到潍坊采访,感受最深的,却是两地“合二为一”的融洽与合作。
两地的一体化进程,不仅表现在政府部门的一连串数据和报告中,更反映在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市民的生活中。在潍坊,工业产品出口75%以上由青岛港口完成;潍坊的禽肉加工企业已成为青岛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的主要供应商;诸城得利斯在青岛各大超市设立销售专柜;青州益寿食品等30多家企业在青岛设立代理机构,产品全部进入青岛市场。
在青岛,潍坊的“燎原”牌有机蔬菜,已经成为青岛各大超市生鲜蔬菜的主流,仅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与青岛日交易量就在400吨以上;现在青岛港6000名职工中有1/3是潍坊人;潍坊到青岛开展对接洽谈活动的工业企业也已发展到500多家……
就像第一次(青岛)潍坊周采访时,我们从动车上下来时就感慨:青岛到潍坊的动车,比从市区到李村的公交车还快。如今,我们从潍坊采访归来同样也感慨:潍坊与青岛的城市距离,比市南区到李沧区还要近。记者 徐江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