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馆宝,青岛啤酒的历史见证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宜庆
哈啤酒、洗海澡,这些消夏方式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成为青岛民俗。青岛啤酒,不仅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风情,更是一座巨大的宝藏。近日,记者走进青岛啤酒博物馆,探访镇馆之宝,揭开这些文物的神秘面纱。
西门子电机和胶片广告
见证青岛啤酒发展历程
青岛啤酒博物馆将青岛啤酒百年前的老厂房、老设备收纳其中,以青岛啤酒的百年历程及工艺流程为主线,浓缩了中国啤酒工业及青岛啤酒的发展史。百年前的老厂房,红砖墙面、白色方形窗口,绿色的爬山虎覆盖其上,色彩鲜明。这百年老厂房,宛如青岛啤酒博物馆的讲解员,向游客娓娓道来青岛啤酒的百年变迁。
青岛啤酒的优质,既源自德国的酿造技术和传统,也源自德国的酿酒师和管理人员,但青岛的气候和水源同样不可忽视,尤其是青岛的水质优良,适合酿造啤酒。青岛的地质条件提供了具有良好饮用品质的花岗岩裂隙深层地下水——水质柔软,碳酸盐含量低,不含有机污染物、重金属、铁、硫磺和其他有害物质。啤酒厂的酿造者们在贮水山东麓打了四口水井,并将水样送往德国柏林检验,确认为优质的酿造用水。
在糖化车间,记者见到了赫赫有名的西门子电机。讲解员吕天姿介绍,这是青岛啤酒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诞生于1896年的西门子电机。1903年青岛啤酒厂建厂时,它乘坐远洋轮船来到贮水山下。这台积淀了百年岁月的老电机,浑身黝黑发亮,承载着青啤工业文明的精湛工艺,见证了青岛啤酒从引进德国工艺到成为中国啤酒工业龙头的辉煌历程。
这台历经岁月洗礼的老电机,服役至1995年才退出生产线。但只要接通电源,它依然能够运转。德国西门子公司曾想以一条生产线换回这台电机,被青岛啤酒博物馆婉言谢绝。它作为青啤百年历史的象征,是国家一级文物,依然稳固地屹立于糖化车间,持续散发着工业文明的光辉。西门子电机安静地“休息”,每天目睹川流不息的游客,迎接无数游客惊奇的目光与赞叹。
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0月,青岛市政府派王玉生接管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厂;次年,工厂定名为青岛啤酒厂,成为远东最大的啤酒厂;1947年,国民政府为青岛啤酒拍摄了时长6分钟的电影胶片广告。这部电影胶片广告,是中国最早的产品电影胶片广告,也是青岛啤酒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这部广告片,揭开了青岛啤酒畅销的秘密,也揭开了青岛啤酒品质的秘密。
青岛啤酒到处风行,为什么?第一,因为它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他命B,所以常饮青岛啤酒不但无害,反而能强身;不但可以开胃健脾,还可以治疗脚气病、风湿病和肠胃病。
在青岛啤酒博物馆中,观赏这部黑白电影胶片广告,仿佛时间倒流,让人有一种微醺的恍惚之感。青岛啤酒,是青岛这座城市的骄傲,也是青岛人的日常享受。这部黑白电影胶片广告,也为电影之都的青岛增添了底蕴和光彩。
西门子电机和胶片广告
见证青岛啤酒发展历程
啤酒是舶来品,20世纪初,随着啤酒厂在中国落地生根,作为“液体面包”的啤酒逐渐被社会大众接受。
参观青岛啤酒博物馆时,若想换个视角观察青啤,不妨以不同时期的广告和商标为线索,穿越百年时光。1904年10月,青岛啤酒厂建成,年产能为2000吨。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生产的优质啤酒,受到热烈欢迎。喝啤酒在德国驻青上层人士以及军人之间流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喝啤酒与洗海澡(海水浴)联系在一起,助力青岛成为新兴的避暑胜地。“夏季游泳爱好者会集青岛,喝啤酒的能手在这里找到了乐趣。自1904年德国啤酒厂开设以来,喝啤酒的问题已经被完全解决了。优质的慕尼黑啤酒或者皮尔森啤酒每瓶(三分之一升)的售价是20芬尼(2.5便士)。”
参观青岛啤酒博物馆,走进一间标有1916字样的房间,墙上挂着三幅广告画,带有民国时期鲜明的色彩。一幅描绘了桃园三结义的场景,画中刘备、关羽和张飞结义时所喝的酒就是青岛啤酒;一幅是以上海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电影皇后胡蝶为原型设计的青岛啤酒广告;一幅图描述了诗仙李白在皇宫中醉酒的情景。“这三幅广告画结合历史典故与当时的时代潮流推销青岛啤酒,极富创意。”讲解员吕天姿说道。
1948年,青岛啤酒厂注册商标,青岛啤酒的商标由“小青岛白色灯塔”、青岛啤酒、TSINGTAO三大要素构成,其中TSINGTAO的拼写方式是邮政拼法,是一种以拉丁字母拼写中国地名的拼写法。1958年,青岛啤酒商标的主体元素由灯塔改为栈桥回澜阁。以栈桥回澜阁为主体元素的酒标逐渐投入使用,青岛的城市形象随着啤酒传播,青岛啤酒的文化属性也更为突出。
一杯青岛啤酒,一杯沧海,琥珀杯中绽放的啤酒泡沫冒溢,恰似大海中浪花的泡沫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