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4482个人都跟着她!莱西“邴姐”做公益有什么魅力?

2025-08-19 16:27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11560) 扫描到手机

“见过太多受助者的坚韧,反而觉得是自己在被治愈、被启发,慢慢明白公益是双向的成长。”她就是邴绘芝,是莱西市水集街道蒲公英组织的“领头雁”,10余年间,邴绘芝带领团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超4000小时,帮扶孤寡老人、困境家庭逾千户。从荣获“感动莱西道德模范”称号,到被评为“青岛市最美社工”;从最初的5人小队,发展到如今拥有4482位队员的民间公益组织,邴绘芝用一串串闪光的数字和荣誉,书写了一部草根公益的传奇。

13年坚守,“蒲公英”裂变生长

“在我很少的时候,每一年的春节、中秋节,父亲就会把我们生产队的一个困难老人接到家里过节,可能受父母熏陶才走上这条公益之路。”邴绘芝回忆说,“2012年,我通过半岛都市报了解到青岛蒲公英公益平台组织万人行捡拾海边垃圾活动,慢慢了解到蒲公英公益平台后萌生成立莱西分队的念头。”

2012年,邴绘芝组织成立了莱西市蒲公英志愿者服务中心,开启了10多年的公益之旅,带领她的团队持续开展扶贫、帮困、助残、为失学儿童献爱心等公益活动。

早期的公益之路,邴绘芝走得异常艰难,经常不被人理解。第一次圆梦活动仅五六人参与,面对72张贫困儿童心愿卡,她发动亲友、同学捐助书、衣服、篮球等物品,甚至自费印传单,硬是在质疑声中完成了72个孩子的“微心愿”。但在这个过程中,邴绘芝和队友们常常被质疑是不是骗子。“为了取消大家的顾虑,我们从不经手钱物,募捐结束现场就把钱物捐给受助者。”邴绘芝坚定地说。

正是她的这种坚持和改变,莱西市蒲公英志愿者服务中心就像一颗火种,逐渐点燃了更多人心中的善意。物流司机主动提出免费运送物资,退休教师义务为孩子们授课,大学生们积极策划募捐活动……在她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公益队伍中来。

经过13年坚守,团队从最初的5人,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不断裂变、生长,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4000余人的庞大队伍,公益领域也从最初的单一活动,拓展到助老、助学等多个方面。

给老人送陪伴,为孩子们筑梦

在公益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的邴绘芝,始终怀揣着一颗细腻且炽热的心。她敏锐地察觉到,许多孤寡老人虽会收到捐赠的食品,但往往舍不得吃,他们内心深处更渴望的是亲情的陪伴。

于是,邴绘芝带领团队开启了每月走访困难家庭的温暖行动。每一次到访,他们都为老人打扫房间,让老人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为老人精心烹制饭菜,让老人品尝到家的味道;细心地为老人修剪指甲,传递着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如此,他们还组织小志愿者为老人们表演节目,欢声笑语回荡在小小的屋子里。

84岁的任树文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哽咽着感慨:“我无儿无女,却在这里尝到了儿孙绕膝的滋味。”邴绘芝和团队用实际行动,让公益从单纯的“送物资”升华到了“送陪伴”,为老人们送去了实实在在的温暖。

在关注老人的同时,邴绘芝也将目光投向了孩子们。2019年,她大胆创新,在水集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创办了“益起学课堂”。她巧妙地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开设了多达20门的公益课程,有效解决了600余名儿童课后看护的难题,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也能有充实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

公益是双向成长,自己也被治愈

2023年,莱西市蒲公英志愿者服务中心入驻莱西市水集街道长岛中路社区,并成立了蒲公英党支部,孵化出一个公益项目“老麻益起帮”。这支志愿服务队伍帮助解决小区车路线路杂乱等问题,为大家办实事、解难题。

邴绘芝既不是企业家,没有雄厚的资金背景;也不是慈善家,不懂基金会运作。她是一位在莱西市新兴商场做了27年生意的普通商户,却用最朴实的行动牵起了4482名志愿者的手,成了800多个孩子口中的“邴妈妈”。

“做了10多年公益,现在的想法会更沉淀也更务实,更理解公益不是单方面的付出。”邴绘芝感慨地说,“见过太多受助者的坚韧,反而觉得是自己在被治愈、被启发,慢慢明白公益是双向的成长。”

正如邴绘芝所言:越来越觉得每做一件事,“细水长流”比“轰轰烈烈”更重要。不一定是多宏大的场面,只要能踏踏实实地解决一些小问题,帮助到具体的某个人,就挺有意义的。就像蒲公英的理念“世界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做了一点点”。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