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靠猜小雨靠蒙?”数据显示天气预报准确率逐年提高
九州体育8月14日讯 “大雨是大概有雨,小雨是小心有雨,暴雨是报道有雨......”近日,不少市民在网上调侃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认为气象部门“预测不准”。然而,真相并非如此。
近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表示,我国目前天气预报准确率在86%-89%之间。虽然每年因天气系统复杂性不同导致预报难度有所波动,但随着计算能力和监测能力的持续提升,整体预报准确率呈现逐年提高趋势。
现代天气预报绝非简单的“看云识天气”,而是一个融合了高科技手段的复杂系统工程。由风云气象卫星、遍布全国的地面观测站和运算能力惊人的超级计算机等组成的现代化监测网络,24小时不间断地收集着气压、气温、风向等海量气象数据。这些数据经过专业气象人员的精密分析和超级计算机的复杂运算后,才能形成最终的天气预报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市民获取天气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人们主要通过电视台获取天气预报信息,覆盖范围广且时间跨度大;而现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能够提供更精细化、实时化的天气预报服务。这种变化使得天气预报的细微调整更容易被察觉,客观上造成了预报“不准”的印象。
事实上,天气预报信息的频繁更新恰恰反映了我国气象监测技术的进步。现代气象监测设备能够及时捕捉天气系统的瞬息变化,并快速作出科学调整。同时,地形地貌、城市热岛效应、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外部因素,也都增加了天气预报工作的难度系数。
天气系统是开放的,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是多变的,虽然以当前的天气学理论、预报技术方法、观测手段及密度等,还无法实现天气预报100%的准确率。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天气预报将更加精准。市民在获取天气预报信息时,建议以官方权威渠道为准,并结合短时临近预报,合理安排出行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