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美英:二十载鼓韵春秋,用热爱编织邻里欢乐图景
在城阳街道前桃林社区,每逢到了重要节点以及社区重大活动,锣鼓队的铿锵声总能点燃全场热情。舞台正前方,一位面带笑容的老者总会站在板凳上,双臂挥舞间引领着顿挫有致的鼓点。她就是74岁的锣鼓队队长郑美英,二十多年来用热爱为社区文艺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锣鼓是我的爱好,从开始学到现在得有二十年多年了吧。”郑美英笑着说道。除了锣鼓表演,扇子舞、腰鼓、扭秧歌、广场舞、健身球等诸多表演形式,郑美英都颇擅长,社区里无论大小演出,她总是提前数月牵头筹备,从编排动作到定制服装,事无巨细如同“文艺总管”,将一群普通居民捏合成专业的表演队伍。
在孙女出生的时候,郑美英就关停了自己的面食小店,把精力都放在照顾孙辈上来。“上学的时候就爱好跳舞,经常表演节目,退休后就把爱好都拾起来了。”那时候打听到大北曲附近有个厉害的舞蹈老师,郑美英便不辞辛苦地每天步行往返,“每次学半天,啥都能学到,有些是是免费的,有的是收费的,那阵子至少学了七八样,学回来就立刻教给邻居们。”每次郑美英抱着熟睡的娃到社区活动室,大家都抢着照看,郑美英也腾出空来,把学到的各种舞蹈技能传授给大家。
“一开始道具服装都是我自掏腰包,就想让节目亮堂起来。”郑美英的语气里满是执着。有队员学不会舞步,会追到郑美英家里一直练习;为不打扰邻居,大家把鼓面包上衣服练习。2006年前桃林社区锣鼓队正式成立时,她众望所归当上队长,从最初十几人到如今五十余人的规模,鼓点声里藏着她二十载的心血。
今年四月底社区组织开运动会,郑美英从二月份就着手准备。“打鼓的有24人,打钹的人有20人,半数是新手,得提前下功夫教。”此次表演以喜庆鼓点为基础,开头和结尾是郑美英自己精心编的谱。鼓有鼓的节奏,钹有钹的节奏,两者还要配合起来,郑美英都是亲自教、亲自带。“这都带第五批了,只要我还能动,就继续带。”郑美英乐呵呵地说。
只要人数够,郑美英很少登台,把亮相的机会都给到其他居民。今年城阳区第三十届民间艺术节展演上,前桃林社区一场《战马》锣鼓表演,赢得了满堂喝彩。“这一次我没有当指挥,我在前面给大家拍照。为了表演好这个节目,我们提前了一个月开始练习),每天练两小时。看到效果呈现得那么好,比拿奖还高兴。”郑美英说。如今的锣鼓队,早已是社区最亮眼的文化名片。
近十年来,郑美英的腿疾总是反反复复,物色合适的接班人一直是郑美英的心头大事。“应该交给年轻人去创新、去发展,我也该减负了。”话虽如此,只要社区与居民有需要,她仍旧义无反顾地前往。
除了社区文艺队,郑美英还是社区老年大学的一名忠实学员,前不久的一次惊喜让她很是难忘。“那次课堂上,社区给我们过集体生日,还播放了家人录的祝福,现在想想都很激动。”郑美英喜欢着这样的氛围,这样大家相聚一起的日子。
“快乐自己,娱乐他人。”郑美英总说,人这辈子能在喜欢的领域发光发热,就是最大的福气。阳光透过活动室的窗户,照在她布满老茧的手上,也照亮了社区文艺舞台上那束永不熄灭的光。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