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涌 消费热 民生暖 啤酒节引爆青岛历史城区持续繁荣密码

2025-07-30 22:07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6909) 扫描到手机

点燃这个夏天的,远不止泡沫翻腾的狂欢——

仅十天上街里拥入游客339.39万人次,日均近34万人次!自7月18日,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老城会场启幕以来,亮眼的数字正在重新定义这片历史街区的价值维度,刷新着老城的活力刻度。

栈桥边,手持“嗨啤币”兑换马卡龙甜筒的游客与碧海蓝天同框;黄岛路水龙池子里院,星空下数百观众啜饮冰啤,沉醉于《芳华》的光影;太兴里百年里院的青石红瓦间,老邻里围坐一起,“里院家宴”温情开席……客流如洪流奔涌、消费热度节节攀升、民生暖意浸润街巷,这场以啤酒为名的盛会,正成为解码青岛老城复兴动能、书写人气商气烟火气“三连跳”繁荣图景的鲜活注脚。

中山路海明便利热狗店内游客购物。

人流如织

从静态街区到流动盛宴

主题巡游如同点燃人气的引线,全维度、沉浸式唤醒百年街区的生命力。

暮色刚为水龙池子广场的老墙镀上金边,《光影流年》巡游队伍的铃铛声便从黄岛路的巷口传来。“包租婆”从人群中挤过,嗓门亮得穿透烟火:“吃蛤蜊,嗨啤酒咯!”话音未落,演员已举着啤酒杯,与露天电影前的观众碰出清脆的声响。这是啤酒节老城会场最寻常的傍晚,却藏着激活历史街区的巧思——让百年街巷变身没有围墙的露天剧场,让每一步行走都是与历史的对话。

作为市南区首创的“全域沉浸式戏剧街区”,中山路沿线的太平路、海誓山盟广场、太兴里、四方路、黄岛路、劈柴院等八大片区,从午后到夜晚好戏连轴转。太平路的海风里,《世界明珠》巡游队伍的牛仔们挥着草帽吆喝“Ladies and gentlemen let's go”,麦香混着海浪声漫过百年德式建筑的尖顶;海誓山盟广场上,《浪漫邂逅》的婚纱裙摆扫过青石板路,新娘演员转身时,恰好与街角求婚的年轻人撞个满怀,围观人群的欢呼惊飞了檐角的鸽子;太兴里的门楼下,《风华绝代》的旗袍队伍款款走过,盘扣与银镯的光泽,与里院木构挑梁的阴影交错成一幅流动的老青岛画卷。

百名专业演员的常驻互动,让上街里“日均34万人次”的客流数据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百人NPC巡游演出《醉美青岛》途经之处,总能掀起围观热潮。伴随欢快旋律骤然响起,百名演员闪亮舞蹈,不时与街边举着啤酒杯的游客击掌,队伍末尾自发跟着一群蹦跳的孩子。《潮流百年》的老电车叮当声从水龙池子广场传来,化身老字号掌柜的演员摇着铃铛吆喝“百年风华,举杯痛饮”,复古韵味与现代舞步在四方路碰撞出火花,让年轻人忍不住跟着节奏舞动。

从静态的建筑展示到动态的场景体验,上街里“无边界戏剧”的巧思,重构了人与历史的关系。当游客跟着巡游队伍“边走边喝,边玩边演,零距离互动”,他们走过的已不仅是街巷,更是一段被唤醒的城市记忆——这或许正是老城人气爆棚的深层逻辑:比起“去看一座城”,人们更渴望“活在一段历史里”。

啤酒节老城会场开展巡游活动。

消费升级

从流量狂欢到留量深耕

啤酒节的汹涌人潮逐步转化为强劲的消费势能。

自2025年“五一”期间起,中山路区域的消费数据便呈现出爆发式增长。130余家重点商户日均营收首次攀升至120万元,同比增长近20%,创下区域消费水平的历史新高。而进入啤酒节期间,这一增长趋势不仅得以延续,更是不断被刷新,彰显出节庆经济对城市消费的强大助推力。

青麦精酿酒馆的麦香正随啤酒节的热浪飘散。“今年啤酒节热度下,太兴里店客流同比激增数倍,营收翻了数倍!畅销的黄油啤酒供不应求!”青岛青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淑波的高兴溢于言表。老城会场澎湃的节庆动能与街区自身的历史魅力,在此刻交融共振,为商家注入强劲活力。

啤酒节带来的流量红利持续倾注。酒馆顺势推出“9.9元嗨啤体验”,每日限量供应即被抢空;与老城会场深度联动的“嗨啤币”兑换活动,让消费者轻松实现“2个币1杯酒”的跨店畅饮乐趣。更有“City Drink打卡计划”掀起寻店热潮——游客们执着地按手绘地图寻香而来,连带周边小吃店也人气爆棚。

店内活动与街区氛围奇妙共鸣。当“啤酒花”原料艺术展遇见“致敬梵高”向日葵主题空间,精酿的灵魂原料与老城斑驳光影交织,化身人气打卡点,周末日均吸引超500人驻足流连。待到华灯初上,街区巡游演艺鼓点响起,酒馆露台瞬间满座,人们举杯沉醉于街头艺人的精彩表演之中,老城夏夜的沉浸式欢愉在此刻拉满。

构建“一点引爆、全域联动”的生态。“嗨啤币”成为老城会场啤酒节“通行证”,90余家商户的上百款商品可以兑换。从中山路的网红小店到劈柴院的老字号,从银鱼巷的潮流文创到海誓山盟广场的互动游戏,都可凭币解锁。海明便利的“景区消费、平价享受”策略则打破了“景区消费必贵”的偏见:中山路店蓝房子与巨型热狗气模成了网红打卡点,15元的秘制大热狗超大一个,却没让价格成为消费的门槛。太平路餐车的冰淇淋10元2个,海景与甜筒同框,随手一拍都是治愈系大片。

业态的“新旧共生”更让消费场景有了层次感。在四方路,百年老字号“苟不理”的蒸笼热气刚飘出巷口,而“静音酒馆”的黑胶唱片正转着爵士乐;劈柴院也在保留传统海鲜大排档的同时,新添了手工酸奶、台湾小吃等“新滋味”,形成了奇妙的消费循环。值得一提的是,新添置的五处“嗨啤吧”与街区的酒吧餐饮互为补充,这些取酒装置汇聚了十余款青岛啤酒,从经典原浆、鲜啤、纯生,到精酿的IPA、黑啤、白啤,再到清新的果啤和无酒精饮品,满足游客多种需求。

巡游演员与游客互动拍照。

民生温度

从保护更新到共享发展

7月19日的太兴里,15道老青岛菜在八仙桌上冒着热气。圆葱拌木耳的清爽、烧鳗鱼的酱香、奶皮子酸奶的醇厚,让79岁的沙丽华眼眶发热:“30年了,啤酒节回老城,连空气都和记忆里一样。”

这场“里院家宴”,是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温情切片——毛石基础的肌理、木构挑梁的纹路、“里外套院”的格局,都在诉说“历史价值全保护”的理念。

保护的根基,是对历史的敬畏。2018年启动的申遗工作,从全球1200余处遗产中锚定“中西合璧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艺术”核心价值,如今已列入中国世遗预备名单。修缮从不是简单翻新:肥城路15号的木雕山花,工匠们对照老照片一点点复原;四方路里院的绿色门窗底漆,调了17次才匹配历史原色;就连红砖错缝砌筑,都严格遵循百年前的工艺。“修旧如旧”的不只是外观,更是记忆的锚点。

更新的温度,藏在民生细节里。截至目前,市南区已完成20万平方米建筑修缮、56万平方米立面整治,901处传统风貌建筑得到系统建档保护。中山路主街等17条道路完成提升,5万米强弱电缆全面下地,老居民发现雨天不用蹚水了,抬头再不见“空中蜘蛛网”。还有水龙池子广场等公共空间建成开放,3处游客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老城的繁荣绝非节会昙花一现。下半年,顺兴楼、金库文博馆、UMEPLAY、焗小鲜等项目将下半年开门纳客,进一步充实上街里业态矩阵、消费供给。上街里Mall、芳园里、上街里大酒店等商业综合体加速改造提升;“城之南海之角”项目已陆续进场施工,植入多个主题的特色民宿主题酒店,有效增强来青游客接待服务能力。

当海风裹挟麦芽香气掠过百年里院,老城复兴的图景日益清晰。这片承载城市记忆的土地,正用更深厚的底蕴与更鲜活的烟火气,诠释着历史城区可持续发展的青岛方案。(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