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叨叨丨堪比“行走的煤气罐”!夏天这个很多人都在用的“续命神器”,可能会要命

2025-07-30 22:07 大众·半岛新闻综合阅读 (15666) 扫描到手机

今年入伏后的各个地区,热到让人感觉“出门即中暑”,不到五分钟就开始暴汗!这时,许多人便会掏出一瓶网红冷感喷雾,唰地往衣服上一喷,瞬间袭来一股清凉……这简直是夏日 “续命神器”!

但请注意,如果你没使用好这些冷感喷雾,它不仅不会帮你“续命”,还很可能“要命”!

“降温神器”号称母婴级,成分不明客服却称小孩可以用

记者在淘宝搜索“降温神器”,第一个推荐的产品就是阿里健康大药房销售的一款降温清凉喷雾,号称“冰凉冷感防中暑”“军训户外常备”。产品宣传页面还打着十分醒目的“母婴级”三个字。

在产品介绍页面,宣称“随处可喷”,包括车辆座椅、方向盘,可包括人体降温。从宣传图片来看,产品可以把原本85℃车内部件降温到15℃。

既然号称“母婴级”,那么产品成分是什么呢?记者询问客服,客服称成分为降温因子、除菌剂、香精、推进剂。记者询问所谓的降温因子是什么?客服称:“反馈厂家提供信息,回复后留言。”但截至发稿,客服并未再就成分进行回复。尽管回答不上成分是什么,但客服却明确宣称:“小孩可以用。”

还有一款“NZA医药级降温冷喷”号称是“医研级”,“瞬冻冷疗黑科技+医用薄荷”,“257位医药学博士研发”。产品信息页面显示,产品的成分为:去离子水、乙醇(45%)、薄荷脑(4%)等。

记者询问客服产品成分,客服又表示成分是:降温因子,除菌剂,香精,推进剂。降温因子是什么?客服回答:“就是降温因子呢,成分安全的,放心呢。”记者询问孩子能使用,客服表示可以。

还有一些视频中,博主将降温喷雾对树叶直接喷,树叶瞬间结冰,手一捏就粉碎。这种急速降温的能力,让人很难不担心,如果对着皮肤喷会有什么后果。

冷感喷雾为什么会让你感觉到凉快?

冷感喷雾常见的主要成分除了水,还有 LPG、乙醇、薄荷脑、香精及甘油。

LPG 即被高压液化后的石油气,其主要成分为丙烷和丁烷等,沸点很低,在按下喷雾按钮时,可起到推进剂的作用,在高压罐内,将乙醇及水等液体,以雾状形式均匀喷出[4][5],并瞬间汽化,吸收大量的热,以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而乙醇具有挥发性,也能迅速汽化蒸发,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

成分中的薄荷脑则起到“骗你降温”的作用。薄荷脑能够刺激皮肤和黏膜上的温度感受器,让皮肤产生错觉,从而让温度感受器中的冷觉感受器向大脑发出“很凉快”的信号,而实际上皮肤并没有真正地降温,和吃薄荷糖时呼吸都觉得凉是道理相似。

温度感受器示意图

也就是说,在挥发性成分蒸发吸热,加以感官错觉的配合下,冷感喷雾达到了让你感到凉快的目的。当然,为了避免喷完喷雾后皮肤中的水分被“抽干”,一些喷雾中还会加入甘油和水等保湿成分,锁住想要逃走的水分。

乱用可能会爆炸,还会冻伤!

不过,冷感喷雾虽然用起来爽,但得按说明正确使用。

1

行走的爆炸罐

不少人为了图方便,经常把冷感喷雾放在夏日高温的车里,甚至放在前挡风玻璃下。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极易产生爆炸风险。

来源:央视网

冷感喷雾中的乙醇除了具有挥发性还十分易燃。更要命的是,成分中的丙烷或丁烷也是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想象一下,如果在密闭的空间里喷完喷雾,立即使用打火机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市面上的冷感喷雾大多数用的是喷雾罐。喷雾罐是压力容器,如遇持续的高温,非常容易导致罐内沸点低的各类液体汽化,使压力急速升高,让喷雾罐秒变“爆炸罐”。

2

小心皮肤被冻伤!

首先,尽量不要直接对着皮肤使用,特别在眼周跟伤口附近,更不要多次补喷或持续在一个部位喷洒,可能会损伤皮肤,甚至造成冻伤。

被冻伤的新闻层出不穷。截自湖南经视、安徽卫视

眼周皮肤是人体皮肤最薄的部位[2]。另外,眼睛的角膜、结膜等黏膜组织也非常脆弱,喷雾很有可能刺激到眼周跟眼睛黏膜,令皮肤受损或眼睛充血感染。同理,伤口附近的皮肤完整性已被破坏,失去了正常的保护功能,使用喷雾可能会刺激真皮层,令伤口感染发炎,延缓伤口愈合。

另外,冷感喷雾中的成分能迅速吸收热量,有些冷感喷雾甚至可将温度瞬间降到 0 度以下,若短时间内多次补喷或持续对着一个部位喷洒,会造成成分堆积,使汽化吸热效果反复叠加,导致皮肤局部温度骤降,被“冻”出问题。

冷感喷雾迅速凝冰

有些冷感喷雾也明确标注了不可直接喷在皮肤上。所以,使用前一定要先阅读说明,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

冷感喷雾真的是 “降温全能王” 吗?

很遗憾,冷感喷雾并不能完全代替其他的解暑选项。它更像是用于室外应急,在热得不行时使用能帮助降温,但终究“挑不起大梁”。

在我们身体内,水分流失的速度远快于冰感喷雾的短暂清凉持续时间。夏天人体因高温启动主动散热机制,通过汗液蒸发和呼吸水汽持续流失水分。活动量越大、环境越闷热,流失速度越快;而冰感喷雾的作用局限于皮肤表层,持续时间有限。

若想解暑,还是得放“组合技”:出门前喷上冷感喷雾应急,搭配防晒衣、冰袖物理防晒,再带个小风扇加速散热; 每隔一段时间就去阴凉处补水,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如果要长时间户外活动,冰毛巾、降温贴这些 “物理外挂” 比喷雾更加靠谱。

冷感喷雾虽好,防高温明火、避眼周伤口、忌反复喷涂,搭配防晒补水,方能安心度夏!

炎炎夏日小心花露水、杀虫剂“发火”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降温喷雾,炎炎夏日里家庭常备的花露水、杀虫剂同样是隐形火源,暗藏风险。

花露水的主要成分为乙醇即酒精,遇明火或高温环境极易引发燃烧甚至爆燃。

杀虫剂中含有酯类和菊酯类成分具有可燃性和助燃性,杀虫剂的“喷雾”是靠液罐内的推动剂来完成的,这些推动剂的主要成分燃点较低,极易燃烧爆炸。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潇湘晨报、科普中国、光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