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青岛城镇新增就业17.72万人,扶持创业2.3万人

2025-07-30 20:18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9130) 扫描到手机

7月30日上午,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2025年二季度人社工作新闻发布会,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丁华介绍,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72万人;全市扶持创业2.3万人,带动就业4.12万人;截至6月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865.17万、293.73万和344.11万人。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72万人。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25项举措、人社系统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12条措施,优化完善“青岗贷”政策措施,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免租金住宿保障及新一轮社保补贴、创业补贴等政策。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就业技能培训职业(工种)由92个扩充至135个。举办第六届“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仪式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各类招聘活动520场,服务企业1.4万余家,发布岗位需求28.5万个。深入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新安置上岗3782人。强化失业人员精准帮扶,实施失业青年就业护航工程,失业人员再就业6.96万人。全市累计建成400家乐业服务站、20处零工之家。创新实施“人工智能+就业”行动,在全省首批试点建设“数智就业”服务区。创新开展创业陪跑行动,推动“创·在青岛”大赛转型升级,吸引优秀青年人才和项目在青落地发展,上半年全市扶持创业2.3万人,带动就业4.12万人。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稳妥有序推进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启动实施病残津贴制度、规范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办理。加快推进企业年金扩面提质,青岛市建立年金的企业总数达到3230家,近16万职工享受到第二份养老保障。全面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青岛市个人养老金参与人数(开户数)227万。深化实施新型工伤保障制度,全市2200余家企业、19.21万人参保、468名工伤失能人员享受伤养服务。青岛市获批全省工伤劳动能力鉴定“便捷办”试点城市,实现“轻伤快鉴”,鉴定结论出具由60天提速至10个工作日,上半年共为4000余名工伤职工组织38场门诊鉴定。继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降费率政策,为企业减负5.77亿元。全市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014.25万人,发放电子社保卡733.89万张,比去年底净增21万张。持续实施“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截至6月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865.17万、293.73万和344.11万人。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出台强化人才引领支撑,赋能创新型产业体系14项措施、促进青年人才聚青就业创业28条举措,在部分(区)市率先推行青年人才安家补贴“即申即享”服务模式,实现政策兑付自申报到发放,最快在1个工作日之内完成,截至6月底,共为3.1万名高校毕业生发放住房补贴1.48亿元,为2200余名青年人才发放一次性安家费2.12亿元。出台新一轮新型学徒制和“金蓝领”培训政策,确定海洋装备、低空经济等130个职业(工种)作为政府补贴培训项目。举办首届技能新星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第二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奖牌41枚。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上半年完成技能评价1.7万人次,1.5万人次获取技能等级证书。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74.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2.4万人。创新实施加快博士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在全国首发“青岛博士后卡”,率先在全国实现博士后资助政策“免申即享”,资金发放周期压缩60%以上,全市累计招收博士后进站8857人。推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上半年,全市规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营收总额达149.8亿元,同比增长14.3%。

劳动关系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开展劳动关系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大力推广电子劳动合同应用,进一步加强企业用工指导服务。创新升级“岛城安薪码”,深化拓展治欠领域数字赋能和技术应用试点,持续保持欠薪“零容忍”高压态势,对57户违法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向社会公布27起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加强调解仲裁机制创新,青岛市仲裁办案指导、异步庭审等工作获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调解仲裁机制创新试点。上半年,全市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4119件,仲裁结案率99.42%,调解成功率85.48%,全市劳动关系保持总体和谐稳定。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昌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