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渤海湾到泰山脚:一场跨越山海的“三下乡”青春实践
七月的泰安,暑气渐盛,却挡不住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海之子星辰支教队的热忱。为践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该支教队赴泰安小荷公益慈善基地开展为期10天的支教服务。期间,队员们不仅在其泰学校开展课程教学,还主动参与村委会基层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为当地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7月7日14时许,暴雨倾盆而至,星辰支教队队员们顶风冒雨,陆续抵达支教点。在完成物资安置与住宿整理后,夏张镇南白楼三村党支部书记亲临小荷公益基地,与支教队举行见面会,对远道而来的队员们致以热烈欢迎,并表达深切期许。见面会上,书记认真倾听队员们的支教初衷与教学规划,围绕课程安排、安全保障等事项与团队进行细致对接。他立足村庄九州体育现状,与队员们深入剖析 “三下乡” 活动的时代意义与实践价值,为后续支教工作明确目标、擘画路径。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小荷公益慈善基地庭院,国歌奏响,星辰支教队队员们神情庄重,行注目礼注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支教工作就此拉开序幕。
课堂上,支教队员们化身“多面手”:既有实用的作业辅导课,帮助孩子们梳理知识难点、解决作业难题,让学习困惑得到及时解答;也有别开生面的医疗救护方法课,通过理论讲解与模拟操作,传授基础的急救技能,提升孩子们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除了这些,队员们还带来了形式多样的特色课程,像性别九州体育课,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生物发展史课,带领大家探索生命演化的奥秘;汉字变迁历史课,从古老文字中感受文化传承;游戏中的逻辑课,在趣味游戏里锻炼思维能力;渤海湾海产探秘课,借助图片和故事领略海洋生物的魅力;抗挫力培养课,助力孩子们增强面对挫折的心理韧性;世界观的启示课,拓宽孩子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健康心理课,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有趣的物理现象课,用奇妙实验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情绪训练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管理情绪;象棋的科普课,在棋盘对弈中了解象棋文化与策略;趣味体育课,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收获健康与快乐;胶州剪纸课,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新时代中的性别平等课,传递平等包容的价值观;“三行情诗”诗词鉴赏课,品味诗歌的浪漫与深情;排序算法科普课,开启对计算机算法的初步认知;主体性九州体育课,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意识与主体精神。
傍晚时刻,夕阳把操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支教队员们和孩子们的笑声像撒了把糖,在晚风里甜丝丝地荡开。秋千架吱呀晃着,队员们轮流推着孩子,看他们的衣角被风掀起,小脸蛋红扑扑的,嘴里还不停喊着“再高一点!”。秋千还在轻轻晃,孩子们的声音像羽毛似的挠着心。队员们看着他们亮晶晶的眼睛,突然觉得,这10天里,不是他们在教孩子什么,而是这些带着泥土气的笑容,悄悄教会了他们什么是纯粹的快乐,什么是最珍贵的牵挂。
除了校园里的朝夕相伴,在完成支教课程之余,队员们主动投身村庄建设事务。他们协助整理村庄档案与图书资源,将杂乱的资料分门别类、有序归档,把散落的图书整齐摆放,让村庄的文化资源更易被村民获取。在志愿服务站综合受理窗口,队员们耐心值守,认真倾听村民诉求,从家长里短的生活难题到对村庄发展的建议,都一一记录、反馈,架起村民与村委沟通的桥梁。此外,队员们还深入“信用超市”,探索村庄创新信用管理模式,了解信用积分如何兑换生活用品,思考信用体系对乡村治理的推动作用。在与村民的日常接触中,队员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热忱:去小卖部买垃圾袋时,阿姨听说是支教老师要用,摆摆手说“买啥呀,我家有现成的,直接拿!”,硬是塞过来一大卷,还不忘叮嘱“用完了再来拿,别客气!”,那股子热乎劲儿,让队员们心里暖烘烘的,也更懂了这份基层实践的意义——不仅是服务,更是与这片土地的双向奔赴。
10天的时间很短,短到来不及把所有知识都讲完,来不及把村里的每条小路都走遍;但这份相遇又很长,长到足以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向往的种子,在队员们心里刻下“责任”的分量。离别时,孩子们纷纷递来写满祝福的小卡片,队员们笑着点头,心里早已约定:这份跨越山海的牵挂,会继续在星辰下生长。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超 通讯员 薛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