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观察|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半年报:《哪吒2》扛半壁江山,300亿票房背后的冰与火

2025-07-10 19:19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119036) 扫描到手机

截至7月9日,2025年中国电影票房正式突破300亿元大关,这个数字定格在300.67亿元。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春节档的繁花似锦与日常档期的乍暖还寒,是国产大片的所向披靡与进口电影的艰难求生,更是中国电影市场在结构调整期的典型剖面。

春节档:热火朝天的95.1亿与“哪吒现象”

2025年春节档以95.1亿元刷新历史纪录,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创下国产动画电影单片票房新高度。该片在6月30日下映,最终以国内票房154.45亿元收官,全球总票房突破159亿元,该成绩使其位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5位,并成为全球动画电影的票房冠军。该片独占上半年总票房的51.5%,《唐探1900》以36.12亿元位列年度第二,其将推理故事置于清末民初的叙事实验获得市场认可。两部电影共同构成驱动市场的主力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春节档TOP5中,与青岛影视产业存在深度合作的也有两部重要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海底龙宫"等场景,青岛两家动画公司参与部分制作;《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在青岛搭建的1:1商周宫殿群,为影片28亿元票房提供了坚实的视觉基础,青岛"电影之都"的产业集群效应正在显现。

档期失衡:口碑与市场呼唤内容创新

春节档的狂欢之后,清明档(3.7亿元)、五一档(7.4亿元)、端午档(4.6亿元)相继遇冷。对比2024年同期,《哥斯拉大战金刚2》等多部影片创造的6-9亿元量级票房,今年非春节档影片最高仅《碟中谍8》的4.6亿元。既反映了头部内容缺乏强大号召力,也暴露出腰部影片的供给不足。

在市场结构调整期,一些中小成本影片通过差异化定位赢得空间。原创作品的突围与困境在《向阳·花》和《水饺皇后》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前者以女囚重生题材收获2.8亿元票房和豆瓣7.9分,后者凭借马丽对"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的演绎取得4.1亿元成绩。

上半年进口片票房占比创下近十年新低,TOP10中仅《碟中谍8》以4.6亿元苦苦支撑。即便是《侏罗纪世界:重生》3.4亿元的近期表现,与系列前作相比也相形见绌。但日本动画IP依然展现惊人韧性,《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近3亿元票房证明,找准细分市场仍是进口片的生存之道。但整体来看,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的光环正在消退。

暑期档:多元供给新鲜作品激活市场

随着超60部中外影片定档暑期,市场重现活力。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显示,聚焦网络暴力的《恶意》以84.1分领跑暑期档;将民国奇案与时代命题结合的《酱园弄·悬案》获83.8分;关注底层小人物的《无名之辈:否极泰来》得83.4分。这些作品虽未复制头部影片的票房神话,却为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

随着7月到来,市场终于呈现回暖迹象。大鹏改编马伯庸小说的《长安的荔枝》与姜文执导的《你行!你上!》将在正面对决。前者能否挑战剧版,后者如何演绎郎朗的成长故事,都成为市场焦点。抗战题材三部曲《731》《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的密集上映,则是对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能力的又一次检验。

动画领域再掀热潮,《聊斋:兰若寺》以单元剧形式创新传统文化表达,《罗小黑战记2》延续治愈系画风,而中美合拍的《猫和老鼠:星盘奇缘》则尝试将经典IP本土化。

DC与漫威双双祭出重启之作,《超人》与《神奇4侠:初露锋芒》将在7月展开正面对决。但真正值得期待的是国庆档,目前仅有《熊猫计划2》确定上映。

站在300亿的门槛回望,202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正经历着深度调整。当《哪吒2》刷新票房纪录时,更多中小成本影片正在为生存而战;当技术迭代加速时,好故事依然是稀缺资源。下半年市场的真正看点,在于能否达到650亿年度目标,以及能否建立更健康的内容生态,让每个档期都有匹配的优质供给,让各类电影都能找到目标受众。在票房数字之外,这种结构性优化才是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