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观察|华表之后:青岛开启光影筑梦新征程

2025-04-28 21:40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7654) 扫描到手机

4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如绚烂的焰火一般,在青岛的夜空绽放。这必将是青岛发展中镌刻下的永恒光影,它将照亮的是这座电影之都更远的路。

就在这届华表奖颁奖典礼落下帷幕的第二天,当全青岛都在偶遇明星的时候,电影经济发展推介发布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

这次发布会解读了山东、青岛电影发展情况,推介了当地电影经济发展支持政策,并发布了两个电影研究报告,试图从当下影视产业发展的风云激荡中寻找到新的可能。

能明显感受到,青岛已经在马不停蹄地在思考:这届华表奖落幕之后,未来影视产业将给城市怎样赋能?

可以肯定,华表奖首次出京便选择青岛,这对山东、对青岛的影视产业都是极大的鼓舞。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山东精彩”和“青岛力量”,从此青岛也必将开启光影筑梦的新征程。

新纪元

听说华表奖在青岛举办,倪萍高兴坏了,“我听说这次华表奖是在青岛举办,我的家乡,我内心的高兴程度一点不亚于当年捧起华表奖奖杯时的那种心情。青岛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它们有先进的电影工业,同时有很多奋斗中的电影人。”

明星或许能算是青岛的“特产”之一。从青岛走出去的影视工作者不可胜数。在华表奖期间,他们为青岛卖力宣传,作为东道主力求招待好远道而来的同行们。

青岛这座城市似乎就有一种魔力,天生适合影视产业的生长,包括为影视行业输送着源源不断的人才。

相信经过此次华表奖的高光亮相,人们对青岛的影视产业有了一次跃进式的认知革新:青岛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提供着天然片场,还沉下心来打造起领先行业的工业化体系。

八大关的蝴蝶振翅,早就鸣响成为东方影都上空的大吕黄钟。

早在2013年,青岛投资105亿元建设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就开始了国内第一座工业化电影基地的领跑之路。园区拥有国内外一流的硬件设施,集聚1500多家电影企业,逐步形成了“中国电影青岛制造”产业品牌。

青岛也给予产业一以贯之的政策引导,2015年以来,先后制定实施了多轮电影产业政策,累计兑付支持资金2.1亿元。

十年来,《流浪地球》系列、《封神》系列、《独行月球》《抓娃娃》《送你一朵小红花》《蛟龙行动》《刺杀小说家》《欢迎来到龙餐馆》等300余部电影在青岛落地拍摄,为中国电影贡献票房超过387亿元。

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在青岛举行为契机,青岛市制定出台了新一轮支持电影经济发展的十条政策,贯穿创作、摄制、发行、放映各环节,有效期为3年。

这些政策的出台,旨在通过政策的引导与产业环境的完善,持续做优做强电影产业链条,进一步强链延链,加速推进“电影+”战略,支持从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发行公映、获奖奖励、电影IP开发、衍生品开发等电影全产业链发展,支持电影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新技术应用,做大青岛制作、做强青岛出品。

同时,青岛还支持设立电影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电影产业,拓宽电影项目融资渠道,助推青岛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擦亮“电影之都”城市品牌,让“中国电影青岛制造”成为城市最靓丽的名片。

作为世界“电影之都”的青岛,也始终以开放姿态拥抱影视产业新机遇。

而现在,从任何维度校准,青岛的影视产业发展都正在加速迈入新的阶段,开启新的纪元。

新高地

随着中国电影青岛制造的崛起,越来越多的非青岛籍电影人与青岛书写着彼此成就的新故事。

“影都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创口碑、交朋友,体现好客山东的精神,东方影都成为众多中国电影人的第二故乡。乌尔善导演和郭帆导演说起回青岛,都说是‘回家’,说到青岛不是出差,是回家。”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总裁孙恒勤不无骄傲地说。

提到青岛的影视产业发展,人们会不自觉地就把目光投向东方影都。

伴随着一众大片的诞生,东方影都得以迅速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影视基地。

可以说,东方影都的成功,凝聚着各方全力托举和殷殷期待:像《蛟龙行动》制作中涉及到海洋钻井平台,《流浪地球2》要启用停用多年的流亭机场,都得到了各级的大力支持。甚至在疫情期间,西海岸新区也给了很多剧组真金白银免棚租的政策。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而在此时,人们同样关心作为行业标杆的东方影都未来会去向何方。

或许她早有答案。

未来,东方影都将重点发力科技影都、数字影都建设,积极探索电影+发展模式。同时,积极拥抱AI时代电影产业的新发展。

影都今年将携手德国ARRL、北京凌云光等国内外硬件头部企业,通过容积式光场捕捉、LEDXR虚拟拍摄、影视级全域扫描等虚拟拍摄技术,形成数字内容制作产能,打造户外MR影院、室内LBE大空间、VR大影院等沉浸式未来影院,完成新形态电影的全流程提升改造,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

当然东方影视的光影将投向更远的地方。未来,她将积极推进影视与文旅的深度结合。例如,将电影《蛟龙行动》中的“龙鲸号”核潜艇进行了1∶1的修复,并即将推出影视IP模仿科普与研学旅游多维赋能的文旅新场景。

作为众多影视大IP诞生地的东方影都,有积极挖掘IP价值、做大做强文旅项目的先手优势。

东方影都未来的高度,也是青岛影视产业的高度。她将以“会当临绝顶”的傲然之姿,继续领跑中国影视产业工业化进程,为中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信心和力量。

新方向

影视是用光影讲故事的艺术。故事在每个角落生长,影视也与你我有关。梳理中国影视产业这些年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影视作为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不断呈现出新的变化、新的需求。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喷涌,人们也不再是影视内容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新的跨界融合不断催生。

庞大的消费群体用热情的参与和选择,也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影视产业的发展走向。

当下,青岛要思考的,包括如何在洪流激荡中劈波斩浪。

据《美好生活大调查:中国电影消费数据报告(2024年度)》,2024年有高达57.67%的受访者把电影列为自己文化娱乐消费的首选,比2023年增长11.44%,以绝对的优势大幅领先其他娱乐项目。其中青岛的数据达到惊人的71.4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76个百分点。电影消费的版图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影视产业正在催生众多全新的消费场景。

青岛是一座电影与城市共生的典范,自然也是走在产业革新的前沿。“跟着电影游中国”活动为青岛带来了今年以来规模最大的500人的欧洲旅行团,打通了影视的传播场与消费场。

就在4月27日华表奖举行当天,在青岛的奥帆中心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婚礼。“跟着电影遇见爱”活动中,新人结婚所需的“购、宴、宿、恋、游、礼”等各个环节的资源被一网打尽,婚恋消费因为影视的加入有了更加浪漫的意味。

影视是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文化投射,人民需要电影,电影更需要人民。影视产业的发展未来,就是要把好故事转化成文化自信和消费自信。

今年,各级政府都将大力提振消费列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消费一头连接着经济大势,一头连接着万户千家。相信影视产业的消费推动也必将在这一大趋势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时光轮转,初心不变。第一次唱响国歌的电影《风云儿女》就是在青岛拍摄的。这部影片里,男主角感叹,“青岛,那真是个好地方”。

这届华表奖更让我们坚信,东方影都依然是电影人的最佳栖息地,青岛也一定是电影人的最好梦工厂。

共筑电影梦,激扬时代情。在开启光影筑梦新征程之际,青岛一如既往地敞开怀抱,诚邀海内外电影人来此创作、投资、拍摄、制作,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山东精彩”和“青岛力量”。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