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观察丨华表之彰,不止星光

2025-04-28 08:47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21305) 扫描到手机

青岛,因华表奖成为一座热城。

电影这种造梦的艺术,与梦想肆意生长的这座城市竟如此完美地契合。尤其是在芳菲四月,这种契合度因华表奖的到来达到顶峰。

4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此刻,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一座海岛之上。

名曰“星光”,它注定是为电影而生——其所在的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中国首个“电影之都”,伴随着中国电影一步步走过光辉的120年;其所在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更是将“影视之都”作为四张国际名片之一广邀宾朋,它所在的灵山湾也早已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的代名词。

30年间,中国电影华表奖承载着记录时代精神、引领艺术创新的使命,映射着中国电影发展的风雨历程,讲述着中国电影人追逐“电影强国”梦想的故事,褒奖了一批兼具思想深度与市场影响力的佳作,助力了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今夜,华表再燃星光。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华表奖首次走出北京、花落西海岸,这给了青岛西海岸、给了电影更多的期待。

星光不止今夜,新的故事由此开始。

387亿,聚光闪耀

今年华表奖上,郭帆凭借《流浪地球2》获得优秀导演奖,而就在不久前,《流浪地球3》也刚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了开机仪式。

在这次华表奖的红毯上,郭帆就说,再次回到青岛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项目从2015年开始筹备,到现在刚好是10年了。前两部都是在青岛筹备的,每次回来都特别亲切,是回家的感觉。”可以说,青岛人比任何城市的影迷都更期待《流浪地球3》再创辉煌,中国电影最高工业化代表之一的这个系列电影,将再次从青岛西海岸出发踏上冲击更高峰的征程。

连日来,无论是媒体还是业界都在问同一个问题:走过30年的华表奖,首次出京为何选择西海岸?

对此,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芳是这么看的,“新区是一座非常美丽的滨海城市,青岛影视基地近年来诞生了一系列优秀的国产影片。星光岛因电影而生,这里的大剧院、酒店等设施一应俱全,便于开展大型影视活动。为做好本届华表奖颁奖活动服务保障工作,我们从安全、秩序、环境、服务等方面做了周密的部署。”

她的每一句话,背后都是新区人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努力与拼搏,最终为中国电影打磨出一块工业化的基石。

从2013年,东方影都项目就在这片沃土开建,为即将诞生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种下影视产业的种子。

2016年,电视剧《温暖的味道》选址新区后石沟村置景,成为新区影视产业发展的早期标志。彼时,灵山湾文化区正在加快建设,《环太平洋2》等好莱坞大片的入驻引发业内外关注。2018年4月28日,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全面投入运营,西海岸新区开启了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从2019年春节档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到2025年春节档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蛟龙行动》,东方影都助力“中国科幻”和“神话史诗”两座里程碑崛起,《独行月球》《万里归途》等一批叫好叫座的电影巨制成功造梦;从国内首部聚焦冰上运动的青春剧《冰糖炖雪梨》、首部火箭军题材的《号手就位》,到聚焦基层民警、铁路干警的《警察荣誉》《南来北往》,探讨女性困境的现实题材剧集《不完美受害人》……青岛影视基地深度参与和深刻影响着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

就在此次华表奖上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以东方影都为代表的青岛影视基地,青岛电影的总票房产出已经超过387亿元。

青岛西海岸已成为中国影视产业的一个重要策源地,这里也成为中国影视品质的代名词。

主持人康辉在此次华表奖颁奖典礼上再次回答了这个问题:华表奖为何选择青岛?“现在,相信大家答案一致,一定是青岛。”

实力,光之来处

人总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为了这个机会,青岛、青岛西海岸新区用实力的修为为自己赢了一票。

建成国内首个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打通了从剧本预演、拍摄到后期的全链条电影工业化生产流程;

引进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微米级别超高精度面部扫描系统“穹顶光场”,提升了人脸数字建模的精度和效率;

与阿里大文娱合作,共建数字影棚,推进新一代LED虚拟拍摄技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

与北京迪生数字科技共建“迪生VICON-东方影都动作捕捉创作中心”,共同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研发。

为何众多工业化影视作品频频在青岛诞生,相信青岛影视基地持续推进“科技影都”“数字影都”建设的这一系列动作能够给出一个侧面的答案。

为打造中国乃至全球影视技术高地这一目标,这里建成了40个国际标准摄影棚、32个置景车间,配建有数字影音中心、影视虚拟拍摄制作平台等硬件设施,形成了拍摄产能、特效虚拍、后期制作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是国内首个经英国松林认证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型影视拍摄制作基地,为科幻电影和工业大片的拍摄制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青岛影视基地还积极创口碑、交朋友,逐步建立起越来越完善的影视供应商联盟,成为许多影视人的“第二故乡”。

位于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的希娜魔夫特效工作室,数控机床、3D打印机、激光雕刻等加工设备一应俱全。作为一家专注于影视实体特效制作的创意工坊,希娜魔夫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特效化妆、仿生机械、特殊道具制作、特殊置景、仿真动物制作等,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成熟的精英团队,包含多名特效化妆师、设计师、上色师、雕塑师、建模师、道具师、机械设计师等。

从《流浪地球》中的月球运载车、方向球,到《独行月球》中沈腾手持的加特林,再到最近热映的电影《我会好好的》中的小狗塔塔,这些道具都出自这个工作室。他们不仅将想象变成现实,更将“小狗塔塔”这些现实存在赋予新生。

这就是电影艺术的最好体现,技术让梦想照进现实。

如果说好的技术是电影造梦的神器,那过硬的场地则是梦想生长的载体。

近年来,短剧、微短剧发展如火如荼,海好(青岛)实景片场应运而生。

地铁站的候车区、医院的挂号窗口、公司的办公室、充满年代感的学生宿舍……这些场景在海好青岛被“挤”进同一栋楼里,这里就成为“时空折叠”的奇幻盒子。

今年3月,海好(青岛)实景片场在青岛影视基地启用运营。该片场由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有限公司与青岛海好久盈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携手共建,面积超12000平方米,拥有公安局、地铁站、医院、学校、别墅等20多个主题场景的实景基地,为影视剧组、广告制作团队及文旅项目提供一站式专业拍摄服务。

步步为营,青岛的影视产业发展再也不仅仅依靠风景旖旎而作为主打,不断涌入的美术置景、道具、水戏、虚拟拍摄等各个环节的顶尖团队,成为吸引越来越多的电影项目落地生根的根本给养。

从聚光到发光。对于急速成长的中国影视产业,青岛西海岸新区真正成为光之来处。

未来,不止星光

最近几天,位于灵山湾的青岛锦贝螺钿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带着他们的非遗螺钿产品参加了3场有关华表奖的展会。作为最能代表青岛的传统非遗之一,传承千年的螺钿工艺制作的产品成为了青岛好品耀眼的存在。

该公司品牌经理丁芳激动地在公司内部群里留言,“作为这次华表奖的东道主,青岛特意推出了展示板块。我们的作品凭借璀璨华贵的精美外表和深厚浓郁的文化底蕴稳坐‘C位’,正是在用海洋元素向中国群星展示岛城海洋文化的魅力。创造螺钿之美,锦贝传说一直在路上!”

正如青岛螺钿之美,借着华表奖的东风被更多人看见。影视之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又不仅仅落笔在影视产业之中。

以“影视”为支点,仅在灵山湾青岛西海岸新区就建成了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国际VR产业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产教融合青岛基地、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时空数字艺术产业园等影视相关项目,完善的产业链条将影视与这座城市深深绑定。

2018年,藏马山影视外景地开建,一侧,1∶1仿造的欧美街区,让人仿佛置身于大洋彼岸;另一侧,秦汉风格的建筑街区让人恍惚是穿越了时空。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中气势磅礴的西岐古城就是在此搭建的。2024年4月,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青岛藏马山)正式运营。曾经以风景闻名的藏马山,因影视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生机。

2021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影视文化产业链列入九大重点产业链,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招商部门、功能区、镇街、国有平台公司“五位一体”推动全产业链招商。此前有数据统计,青岛影视基地核心区累计引进企业1129家,累计接待服务剧组500余个,备案项目近500个。

作为链主企业,青岛海发集团发挥资本优势,打造“六个一”影视供应链体系,推动产教、产投、影旅融合发展。同时,青岛影视基地积极布局影视出品、综艺制作和宣发等高端价值链,已引入爱奇艺、阿里影业、寰宇影业、欢喜传媒、奇树有鱼、五洲发行等600余家出品、制片、发行公司落户,上下游产业链加速形成。打造青岛电影之旅,助推时尚经济发展,2023年,东方影都推出“片场之旅”系列研学产品。截至目前,百余批次、两万余名学生参与活动,打开中小学生对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认知之窗”。

此外,大型商业设施、酒吧街、星级酒店群、国际医院、国际学校等配套设施也都围绕影视产业发展起来,吃、住、行、游、购、娱、就医、入学等需求满足前来造梦、追梦的人们。

自2018年以来,省市两级相继出台影视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提出以灵山湾文化区为龙头,以东方影都为核心,形成“1+N”影视基地(园区)布局,打造全国领先、世界水平的影视产业基地。

新区制定出台了《“影视之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青岛影视基地高标准建设行动方案》《高标准建设青岛影视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等系列行动方案,先后成立“影视之都”工作推进指挥部、影视文化重点产业链专班、青岛影视基地高标准建设领导小组,驰而不息推动影视产业发展。

从青岛西海岸新区出品的电影质感里,能看到的不仅是创作内容和手段的愈发饱满,更可得见科技助推下青岛电影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其中,我们也证见证着中国影视产业的星辰大海。

赵芳说,“华表奖选择青岛西海新区,是新区的荣耀,也是我们大力抓好青岛影视基地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新区将努力做好提振产业、提振消费、提振文旅‘三篇文章’。同时,通过举办宣传推介等特色活动,把华表奖颁奖活动的优势拉长,不断扩大新区‘影视朋友圈’。”

在此次华表奖颁奖典礼上,演员黄渤从前辈李雪健手中为青岛接过奖杯的时候感慨了一句:好想把华表奖永远留下。

看来,我们又有了下一个梦想,不止星光。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