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切除又保乳整形!青岛市妇儿医院张坚教授高难度手术重塑患者自信

2025-04-24 16:47 大众报业·九州体育阅读 (24717) 扫描到手机

九州体育4月24日讯  (记者 孙贴静)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乳腺科诊室里,42岁的陈默(化名)盯着穿刺活检报告单上 “浸润性癌” 四个字,耳边回响着乳腺甲状腺专家张坚教授“可以保乳” 的安慰,却突然想起上周加班到凌晨的自己,随手抓起冷掉的外卖,吞下的不知是食物还是焦虑。

这样的场景,正在无数女性的生命里反复上演。医学数据是冰冷的: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年均增长 3%,甲状腺癌女性患者数量是男性的 3 倍。这组数字背后,是现代女性在多重角色中失衡的生活。职场上,她们是冲锋陷阵的勇士;家庭里,她们依然承担着育儿、照料老人的重任。长期的情绪压抑、不规律的作息,像无形的推手,将健康天平不断倾斜。

甲状腺被称为 “情绪的镜子”,而乳腺则是压力的 “储存库”,当女性习惯用 “没事”“我能行” 压抑情绪,这些器官就成了无声的受害者。但比疾病更可怕的,是女性对自身健康的忽视。她们总将他人需求置于自身健康之上,直到疾病以疼痛的方式强行 “提醒”。  

陈默为此追悔莫及。曾经 BI - RADS 3 类乳腺结节的超声报告单还躺在抽屉深处,那些因忙于加班而取消的复查提醒、被家庭琐事挤掉的挂号时间,让原本可控的健康警报悄然升级——3类变成了 4A类。

4A 类属于中度可疑恶性,恶变率一般在 2% - 10% 右右,她仍心存侥幸,怀揣着期许来到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渴望从张坚教授的口中得到否定,让忐忑的心找到安放之处。然而,厄运的箭头最终还是对准了她,经过乳腺 X 线钼靶、磁共振成像、穿刺活检这三大检查,她被确诊乳腺癌,手术迫在眉睫。

乳房,对女性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具有重要意义。切除乳房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残缺,更是自我认知的破碎。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患者对乳腺癌的认识逐渐深入,不再单纯追求根治性切除,而是更加注重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在有效控制肿瘤的前提下,希望尽可能保留乳房。保乳手术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乳房的形态和外观,减少因乳房缺失带来的心理创伤,维持术后的生活质量。

不同患者的乳房大小、形态、肿瘤位置等因素各不相同,保乳手术需要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持乳房的外形,避免因手术损伤导致乳房感觉减退、乳头乳晕感觉异常或乳房运动受限等问题,这对手术技巧要求极高。

陈默的肿块约3厘米大小,在右乳4点钟方向。术中,张坚教授凭借对乳房解剖结构深入的了解,精准定位肿瘤位置,在右乳内下象限,沿着乳晕边缘,精心设计一道流畅的弧形切口,利用娴熟的手法,依次切开皮肤并进行皮下组织探查,操作中精细分离和保护相关组织,最终将肿物及周围病变腺体局部扩大切除。

肿瘤切除后,右乳房内下方留下了巨大缺损,如何填补这一缺损?这给手术带来了极大挑战。张坚教授沉着应对这一复杂情况,在左乳房下方褶皱处开一道弧形切口,小心翼翼地将右乳房下方的皮肤、脂肪和乳腺组织逐层分离,凭借对组织的张力、血运的精准把控,连带着这部分皮肤,精准地向右乳内侧提拉,并固定到切除肿瘤后留下的创腔位置。最终,利用精湛的缝合技术和对乳房美学的深刻理解,成功完成了这一高难度微创保乳术。保住乳房的同时,张坚教授还利用前哨淋巴结探查技术 ,为陈默保住了右侧腋窝,避免了腋窝淋巴结广泛清扫造成的上肢水肿、活动受限等系列并发症。

术后的陈默,逐渐从曾经的脆弱崩溃中破茧而出,重拾自信。而对于另外一位甲状腺乳头状癌女性患者,张坚教授利用甲状腺术中光电检测仪技术同时解决了喉返神经监测和甲状旁腺识别保护 两大难题。接下来,将有更多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因此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