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与机器“对话”的人:他从中考落榜生拼成青岛市技师学院老师

2025-04-22 20:42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25256) 扫描到手机

日前,青岛市第十七届职业技能大赛的最高荣誉——“振超技能大奖”揭晓,青岛市技师学院在聘副高级实习指导教师王明辉获奖。

4月17日,青岛市技师学院即墨校区,忙着教学、带徒传艺的王明辉奔波在讲台和实训室之间。26岁的他,已经是这所学校的副高级老师。

王明辉在调试设备

多年参赛,苦练技能,王明辉对编程有独到的理解。“几乎每天都在训练对编程、对程序体系以及程序底层的运行逻辑的理解,我都有亲切的感受。”在王明辉看来,学编程就像学外语,他做的更像是翻译工作,把人类语言翻译成机器可以读懂的语言。他是与机器“对话”的人。

苦练编程,把人类的话“翻译”给机器听

王明辉有着超出他年龄的成熟,一身蓝色工装的他,透着沉稳、踏实。在实训室里,只见他在一个视校器上运指如飞,眼前的机器就像听懂了一般灵活运作。如何通过自己的编程达到“人机合一”的地步,正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标。

眼下,王明辉拥有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编程以及其功能实现上。从2017年至今,王明辉几乎每天都在训练对编程、对程序体系以及程序底层的运行逻辑的理解,其中的种种挣扎和成就他都有切身的感受。

在王明辉看来,编程序不是面对一个冰冷的机器和设备,设备有着它自己的语言。“我们有自己的语言,就像我要学会英文,就是把中文翻译成英文一样。对于设备来讲,就像我会用中文,我要做的就是把我所需要的功能,翻译成设备所读懂的指令和语言,告诉它去执行这样的指令。”王明辉说。

在别人看来机械设备都是冷冰冰的,但王明辉对他们有着“绝对的信任。“对于设备来讲,若出现问题,更多的是人为导致的,比如设备编程代码的问题,或操作人员的误操作问题。操作人员误操作导致出现问题的概率,要比设备运行代码出问题的概率要高很多。”

王明辉的学生颜龙在使用校视器操作机械臂

给学生上课时王明辉传授的,也是如何减少自己的错误。他要求学生也要求自己,在编程时调试次数尽量少——设备的调试运行不能因为反复修改程序而浪费时间进程。

“尤其是在技能竞赛中,为减少编程时间,我们可以做到编完之后一次不调。只需下载编好的程序,设备就能完美地运行。”王明辉说,这个时候,机器就像一个默契的伙伴,可以实现无缝沟通。这种感觉太棒了。

而这也有实际意义。“在实际生产中,企业要求程序的绝对稳定、流畅。”这也是他能在各种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原因。王明辉说,由于他往往会在比赛中高效操作,时常会在编程项目中拿到满分。

十年磨一剑,终摘得国家级大赛金牌

回望来时路,他也有奋发的时刻。初中时贪玩,中考成绩不理想,2015年,16岁的王明辉到山东工业技师学院读书。到校不久,王明辉就开始参加比赛,多是机电一体化、工业控制等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技能比赛。

刚到山东工业技师学院上学时,王明辉最初学的是数控加工专业,那时他对学何项技能还很迷茫。上了半年学,王明辉就去参加了钳工项目比赛,当时任课教师觉得他学习好,人也认真,就把他推荐到学校制造团队挑战赛比赛项目上。后来,又学了半年数控铣床、车床等。

王明辉的学生颜龙在使用校视器操作机械臂

一晃在技工院校读了两年。2017年10月,王明辉得知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学生袁强获得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金牌。当时,这个消息对王明辉触动很大,也让他倍感鼓舞。从那一刻起,王明辉有了换专业的想法,他想去学习从小就喜欢的工业控制项目。

他从小就喜欢拆卸遥控车、电视、收音机等,小时候还自己去做水上游的遥控船。那时,他也犯嘀咕,能不能学好新专业,他并没有把握。而这个决定,也让王明辉身边出现很多反对的声音。比如,有老师和朋友告诉他,“你已经在学校学了两年的机械加工,直接转专业的话,又是从零起学习,不确定性太高。”

王明辉当然知道,这次选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思考了两三天,他还是决定挑战困难,选择自己曾经喜欢的专业。

那时起,王明辉就把精力投入参加学校举办的工业控制项目校内选拔赛上了。

经过努力,选拔赛中王明辉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进入了工业控制项目校内集训班。

此后,王明辉又经历了许多次地选拔,数百名学生进40,40进20,20进2……“那时,我的技能竞赛之路每天充满着选拔与淘汰,压力很大,总是感觉如果自己不去努力或者一放松,就会被淘汰。”王明辉回想当年的自己,还是唏嘘不已。

王明辉在比赛中

在集训队里,王明辉还要面对的,是已经在工业控制这个项目上强化训练了一年多的学长。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两三个月。为了脱颖而出,王明辉每天不停地学习、训练。他咬紧牙关,最终获得了代表学校参加市技能竞赛工业控制项目的资格。

小有成绩后,王明辉踏上了世界技能大赛国内选拔赛和省内选拔赛的征程。参加省赛时,王明辉发现,在面临众多市内、省内选手时,自身技术水平仍有不小差距。他又进行了更为残酷的魔鬼训练。有时经常因为一个不解的编程问题,王明辉独自一人训练到次日凌晨两三点才回去休息。学生宿舍晚上10点要熄灯、查房,王明辉想解决编程问题,就和同学溜回实训室,偷偷地关掉了灯,在实训室里研究编程问题。

正是凭借这股劲头,王明辉以省赛第一的成绩进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中。

王明辉在工业控制赛项主项目安装模块是薄弱环节,他就投入了大量的训练时间,并不断优化训练方法。最后练到指纹都快磨没了,指纹解锁手机都失灵了。这在老师同学们中传为佳话。

最终,王明辉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上获得了全国第二名。此后,他又获得了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金牌。

这些年,大大小小的比赛王明辉参加了二三十次,但在他看来,竞赛的路并没有尽头。未来,王明辉还打算继续参加技能竞赛,通过比赛继续提升自身技能。

带领更多人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我在做选手时,喜欢给其他同学讲授方法。比赛过程中,我们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好朋友。有了好的方法,我们共同去钻研、研究,可以走得更远。那时起,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爱和朋友去分享经验。”王明辉说。

这几年,王明辉的身份完成了由选手到教练的转换。2023年,王明辉来到青岛市技师学院任教,成为其师父袁强的同事,和袁强同在大赛办,带领工匠班学员参加技能竞赛。未来,王明辉希望能带出更多选手,让更多学生通过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

王明辉以裁判员身份参加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

作为指导教师,王明辉指导多名学生获奖。指导学生颜龙、姜森清获得青岛市第十七届职业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赛项一等奖、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人工智能训练师S(学生组)一等奖。

21岁的颜龙是青岛市技师学院2023级高中起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颜龙是高中毕业后来读技师学院的,如今在大赛班学习。能到大赛班,颜龙是从智能制造学院3000余名同学中被选拔出来的二三十人之一,基础较为扎实。

“我编程速度快,逻辑能力强。我高中毕业,高中时数学成绩较好,逻辑较好。打字速度也比同学们快。”颜龙给记者介绍了他的核心技术。

颜龙高考成绩443分,刚到当年的本科线。他高中成绩偏科,其中数学成绩较好,听说在青岛市技师学院读书可以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也喜欢机电一体化专业,如今,颜龙参加多场竞赛,也如了他当年报考的愿望了。

眼下,颜龙有一场第二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的比赛正在训练。颜龙没有学过专业的飞机维修科目,在他看来,这和他此前学习的知识是通的,“老师说过,教你做两道菜,你就要学会做满汉全席。我们一直做的就是动手实操,飞机维修也是动手实操,通过比赛锻炼自己。”颜龙说。

谈及指导教师王明辉,颜龙说,“王老师给我们上课时,常讲起他在上学时晚上通宵训练的故事,让我感触很深。他经常拿自己的经历来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最近这些天,颜龙在训练编程、操作机器人等科目,训练到晚上9点多。

“一路走来,通过锤炼技能,我获得了一身本领,练就了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心态,对我来说这是宝贵的人生资源和经验。通过技能竞赛,我获得了一份好工作,任教过程中可以结交到很多可爱的学生,他们对技术、技能的热爱和钻研,我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学习技能、学习技术,这也是我非常热爱的一件事。”王明辉说。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昌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