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菜秸秆围村,村支书两赴外地引虫来!一只甲虫改变乡村生态

2025-03-11 18:21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25318) 扫描到手机

初春时节,莱西市夏格庄镇刘家疃新村的养殖工人刘文元在村西大棚中,忙着将发酵的尾菜、树叶和秸秆等腐殖质倒入养殖池,喂养惊蛰后活跃起来的白星花金龟幼虫。

白星花金龟幼虫在养殖池中

2023年夏天,刘家疃新村将白星花金龟这个体重仅有0.5~1g以腐殖质为食的甲虫,从外地引到村里养殖,消灭尾菜、秸秆甚至羊粪、厨余垃圾。15万只白星花金龟,全年消耗农牧业垃圾160吨以上。

如今,围村的尾菜没了,农作物秸秆少了,村道的落叶干净了,养殖户的羊粪也少了,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凸显。

曾经,尾菜秸秆围村

莱西市夏格庄镇刘家疃新村共有895户2900余口村民,该村以种植胡萝卜、青萝卜、白萝卜以及大白菜等蔬菜为主。除了蔬菜种植以外,村民还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尤其夏秋两季的蔬菜、粮食收获季节,尾菜扔得遍地都是。

幼虫转化为成虫

“萝卜缨子和白菜帮的水分太多,牲畜吃了拉稀。”白星花金龟的养殖工人刘文元说,“通常也就扔到地里了,主要依靠自行腐烂、风干。”

刘家疃新村党总支书记刘世竹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新村由之前的6个村组成,如今种植各类蔬菜约8000亩,以每亩每年产生1吨尾菜计算,全年该村将产生8000吨蔬菜尾菜。

早些年,有些村民会将这些菜叶从菜地收拾到地头堆积自行腐烂。显然,这种田边地头自行腐烂的方式除了产生异味,还会滋生蚊蝇引来老鼠。对尾菜,除了常规的处置方式,还有村民挖坑掩埋。

“挖坑掩埋也不是长久之计。”一蔬菜种植户村民说,有些蔬菜种植户的种植面积很大,少则三五亩,多则几十亩,庞大的蔬菜垃圾挖坑掩埋也不现实。

白星花金龟幼虫在养殖池中 

往年每到粮食和水果收获时节,一些乡村往往会产生大量农作物秸秆以及腐烂水果的堆积。而在以往,村民家中的厨余垃圾、牲畜粪便因堆积或不及时处理致异味散发。

“我们全村养羊约2000只。”刘世竹说,这2000只羊,每天产生大量粪便,粪便中的一部分除了发酵种植农作物,剩余粪便处置曾有难度。

多年前,秋季落叶可以作柴烧,但随着燃气在农村的利用并普及,秋天村落产生大量落叶的处置,也令村里头疼。

村支书两赴外地引虫来

事实是,国家多年来采取多种办法对各地产生的尾菜、农业秸秆、腐烂水果等进行整治,但“根治艰难”。面对上述种种,夏格庄镇以及莱西市相关部门一直寻求多种办法和途径进行治理。

“当时听说外地养殖的一种白星花金龟,能大量吞食蔬菜尾菜、腐烂水果、农业秸秆和落叶。”刘世竹说,“如果真那样,‘尾菜遍地’的情况就有望缓解或根治。”

白星花金龟成虫

白星花金龟如何消灭蔬菜尾菜、秸秆等垃圾?当时得知消息的刘世竹了解并不多。2023年夏天,在当地相关部门带领下,刘世竹赶到了外地“考察甲壳虫”,同时考察甲壳虫的还有其他两个村的村支书。

面对眼前犹如成人指节长、背部布满白点密密麻麻的甲壳虫,在养殖区啃食发酵后的蔬菜尾菜、烂水果和农作物秸秆,刘世竹决定先采购一些这种陌生的甲壳虫回村试养。

白星花金龟幼虫

“三个村支书,就我带回了甲壳虫。”刘世竹说,“当时带回了25斤,大约5000只虫子。”

回村后的刘世竹,先将这些甲壳虫放进泥缸里,之后到农田捡来了蔬菜尾菜和小麦秸秆开始投喂。投喂了一段时间,刘世竹发现甲壳虫死了一部分。

甲壳虫带回来时好好的,为何来到异乡就死了?百思不得其解的刘世竹赶忙打电话请教甲壳虫的“娘家人”,“娘家人”称可能是甲壳虫换了新环境水土不服以及农作物秸秆发酵程度不当导致,也可能是霉菌导致。

之后的刘世竹开始研究起尾菜的发酵程度等环节,并再次赶到甲虫的“娘家”学习养虫经验。这次,刘世竹又带回来了40斤甲壳虫。

小甲虫,改变乡村生态

有了更多养殖经验的刘世竹,发现甲壳虫不但死亡率降低了,有些成虫开始产卵孵化起了下一代。很快,起初建立的养殖区已经难以盛放这些小精灵了,于是他为这些精灵在村西建起了大型养殖棚,棚里筑起了12个养殖池,“养殖产业”归村集体共有。

此时,上万只白星花金龟不但在养殖池里产卵繁殖,更让刘世竹、养殖工人和村民为之兴奋的是,这些小精灵们每天都在吞食大量蔬菜尾菜、玉米小麦秸秆、腐烂水果甚至厨余垃圾。

白星花金龟蚕食水果

“它们有着惊人的胃口,几十只虫子每天就可消耗1斤垃圾。”刘世竹笑着说,“简直就是一个个吞食垃圾的‘微家畜’。”

每天,那些曾经围城的尾菜、秸秆被收拾出地,源源不断运到甲虫养殖区。村周边菜地里的尾菜被吃干净了,粮田里的秸秆被消灭了,村里的落叶被清扫也送到了养殖区,甚至村民家中的厨余垃圾和羊粪也被送来了。

随着甲虫繁殖力的增强,12个养殖池中的近15万只白星花金龟,每天消耗农作物垃圾达500公斤,全年消耗垃圾160吨以上。

金龟磨粉养鸡形成经济循环

一只只小甲壳虫不但成了吞食垃圾的“微家畜”,它们每天排出的大量虫沙成为蔬菜、花卉的高级有机肥,卖到千元每吨。

“养殖过程中,我们发现它们数次产卵之后很多自然死亡。”刘世竹说,每一只幼虫和成虫自身含有高蛋白,而高蛋白恰恰是蛋鸡和柴鸡生长需要的。于是村集体又养了千只蛋鸡和柴鸡,将幼虫和自然死亡的甲壳虫晒干磨粉掺杂到鸡食中,营养价值更高的蛋卖到了2元/枚。

随着甲壳虫几何式繁育,前些年围村的尾菜没了,农作物秸秆少了,村道的落叶干净了,连养殖户的羊粪也少了。如今,村周边空气更清新,街道更洁净,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凸显。

小甲虫,改变乡村生态。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