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实现“双降”!2024年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出炉,银行业总资产保持稳定增长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4年四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银行业总资产保持稳定增长,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具体来看,2024年四季度,商业银行不良实现“双降”,不良贷款余额环比减少977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下降0.05个百分点。此外,2024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业内专家表示,银行业要致力于提升核心存款吸收能力,持续降低负债成本。
不良贷款余额环比减少977亿元
资产质量和风险抵补能力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其中,2024年四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3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977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0%,较上季末下降0.05个百分点。2024年四季度,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214.7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209.8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4.8万亿元。2024年四季度,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6.9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1486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11.19%,较上季末上升1.71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18%,较上季末下降0.09个百分点。
也有部分银行不良贷款率出现同比上升。长城华西银行2024年不良贷款率为2.03%,高于上年同期的1.62%,也高于行业均值的1.5%。山西银行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为2.50%,较年初上升0.76个百分点。此外,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数据,2024年四季度,城商行净息差为1.38%,但山西银行2024年净息差仅为0.57%,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024年四季度,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44.6万亿元,同比增长6.5%。资本充足率方面,2024年四季度,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74%,较上季末上升0.12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57%,较上季末上升0.14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00%,较上季末上升0.13个百分点。
部分银行净息差逆势提升
作为核心盈利能力指标之一,银行业净息差备受市场关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下行至1.52%。其中,城商行、民营银行这两类银行的净息差下降幅度大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城商行第四季度的净息差为1.38%,环比下降0.05个百分点,较去年一季度下降0.07个百分点;民营银行第四季度的净息差为4.11%,环比下降0.02个百分点,较去年一季度下降0.21个百分点。也有部分银行净息差逆势提升,温州银行、浙江稠州银行2024年末净息差分别为1.55%、2.63%,同比增长0.19个百分点、0.24个百分点。盈利表现方面,2024年全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3万亿元。2024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利润率为8.10%,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63%。
2024年,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的净利润增长承压。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盈利表现有所好转。其中,全国性股份行2024年全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37%,较去年前三季度提升1.15个百分点。
多家银行管理层在年内的机构调研活动中表示,管控负债成本依旧是稳定净息差的一项重点工作。进入3月份,多家中小银行开启存款利率调降模式。近日,广西浦北农村商业银行、黑龙江北安农村商业银行、湖北江陵农村商业银行、中阳县太行村镇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发布存款利率调整通告,对旗下部分存款产品利率进行调降。此次存款利率调降涉及活期存款、三个月期至五年期的定期存款(整存整取),调降幅度最高达50个基点。
有的放矢做好“五篇大文章”
开源证券研究所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刘呈祥等认为,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增速改善,主要是由于净息差下行压力趋缓,以及投资相关非息收入同比增长等因素。与此同时,资产“量价”两端压制净息差,城商行部分投资相关收益尚未体现在利润表中,以及拨备因素或对农商行利润增长形成负贡献等,造成城商行、农商行净利润负增长。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当前银行业仍然面临净息差下行压力,从负债端来看,银行既需要稳定负债规模,又需要降低负债成本。包括采取持续优化负债结构,加强存款定价和期限管理,积极拓展低成本存款,推动长期限存款向中短期转化等举措。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商业银行应立足自身禀赋和优势,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有的放矢做好“五篇大文章”,努力挖掘新的增长点,坚持“量价平衡”,加强精细化管理,稳定净利息收入。另一方面,董希淼称,要致力于提升核心存款吸收能力,通过产品、服务等综合经营提升客户忠诚度,持续降低负债成本。同时,以需求为导向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深度发展金融科技,增强服务能力,改善客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除利息收入外,还应积极拓展中间业务。”董希淼补充道,例如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等高附加值中间业务,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形成对营业收入的有效支撑,全力减轻净息差下滑压力,努力保持稳健发展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下降。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记者 王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