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总书记同人民在一起|文化开新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024年,一次次考察,一次次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步履不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愈走愈宽广。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桐城六尺巷。诗书照壁前,总书记重温张吴礼让典故。相传清代大学士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纠纷,向张英写信求助。张英回诗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于是张家主动退让三尺,吴家深受触动亦退让三尺。六尺巷从此扬名。汲古言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无小事,把民生的事情办好了,社会矛盾就少了,社会就和谐了。”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平津战役,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役,中国革命的光辉一页。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展板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良久:“民心最重要。”
湖湘大地,红色热土,一大批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走向历史的舞台,灿若群星、光彩夺目。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一师前身是创办于南宋年间的城南书院,因承续千载文脉而厚重,更因近代以来培养出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名师大家而闻名。回望历史,总书记十分感慨:“学校的办学宗旨,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又要引导学生立志报国。”
在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中汲取营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参观谷文昌带领全县百折不挠植树治沙事迹的展览时,总书记驻足凝视,仿佛进行着一场跨越数十年时空的对话。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当干部的,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也正如这一次在谷文昌纪念馆,总书记所强调的,“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谷文昌身上的精神内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涵养道德情操。
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以强烈的文化自觉与历史担当,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融入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革命文化的昂扬激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在这片土地上展现勃勃生机。
- 综合投资收益率8.5% ,新华保险2024年投资业绩大幅增长
- 探场景 看数文|地图文化焕新生!科技携手地图文化,共绘沉浸式体验新蓝图
- 看图学习丨用好这个“传家宝” 总书记强调“讲求方法”
- 最高赔付4083万元,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发布2024年十大理赔案例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兴水利民谱新篇
- 新开户职工20.64万人、发放个人住房贷款2.16万笔!青岛公积金2024年年度报告出炉
- AI绘丨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AI驱动创新加速前行
- 泡泡玛特发布2024全年财报 营收破百亿大关 净利润创历史新高
- 中国食品2024年年报:以重塑铸就新高峰 业绩实现高质量增长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7%!中国太保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