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51年,退休没闲着!瞧,大集上的“街头理发店”
半岛全媒体记者 何毅
11月12日,青岛李村大集门前,70岁的刘大爷穿着白大褂,用手中的理发刮刀给一位老人修面、刮胡子。老大爷闭目养神,享受着这种街头理发店的悠闲。老大爷表示,当天要过80岁生日,逛集的时候整理一下头发,换一个干净利索的形象迎接大寿。
一个牌子,一把椅子,刘大爷“街头理发店”开始营业。
工作前,刘大爷还是保留当年在国营店的习惯,穿上白大褂。
刘大爷本名刘玉清,从事理发行业51年,18岁就到青岛台东一家国营理发店当学徒工,学了3个月后,在老师傅的指导下给顾客理发。干理发的这几十年中,他很喜欢这门手艺,还经常上门给一些老人理发。如今退休多年,舍不得把这门手艺扔掉,干脆每天都去赶市区内的各个大集。李村大集、下街大集等几个热闹的集市中,都可以看到刘大爷在街头为顾客理发的身影,每一位收费8元钱。
刘大爷正在为一位顾客理发。
“刚开始学徒的时候,师傅最先教我的就是磨刀,把刮胡刀磨好了,这样给顾客修面、刮胡子才可以得心应手,那个年代,修面绝对是个技术活。”刘大爷说。
当日上午8点多,刘大爷在李村大集门口摆上了椅子、工具盒,盒里放着剪刀、电推子和吹风机,旁边一块醒目的牌子写有“专业理发五十年”。逛大集的市民看到这个牌子也会驻足,市场的一些业主和附近的老年人都是刘大爷的回头客,不仅因为价格便宜,经过刘大爷理发后,造型特精神。
来找刘大爷理发的回头客
刘大爷告诉记者,自己可谓见证了青岛理发行业的变迁时光,1975年理发价格为每位顾客2毛钱,如果需要修面就加5分钱。后来个体户理发店开始增多,美发造型也花样时尚,国营理发店走了下坡路。如今,他仍然热爱理发行业,并准备一直干下去,发挥自己的余热,为大家更好地服务。
顾客理完发后,通过镜子看效果。
刘大爷给电推子上油保养。
忙了一上午,刘大爷休息一下。
老年人理发后,还是喜欢现金支付。
用刮刀给顾客修整。
理发工具都放在车后备厢。
理发价目表
陪伴了刘大爷多年的理发工具
将剃头刀在荡刀布上来回“荡”,使刀刃更加锋利。
- 游山东之夏 赶山东大集 购山东好品 | 我的家乡很好吃·潍坊
- 游山东之夏 赶山东大集 购山东好品 | 来济南环联夜市采访有多幸福?
- 青岛即墨:“海洋大集”点燃消费热潮
- 山东三大集把烟火气做成“顶流”
- 大集上“摆摊儿”,高原上手术!青岛市市立医院“医”心为民万里同频
- 文化进万家丨舞台剧、朗诵、红歌传唱……即墨灵山“海洋大集”文化惠民活动火热开场
- 暑季“三集”嗨起来!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 掀起山东消费热浪
- 昆明出台网约车管理细则:司机通过从业资格考试才可上岗
- “家政提质促销费 托起朝夕暖民生” 交通银行青岛分行协办青岛市家政 服务业供需对接大集活动
- 2025青岛市夏季“海洋大集”暨城阳区中韩特色产品促销会圆满落幕